原標題:聚焦茶非遺!黃山毛峰制作技藝有何不同?
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共涵蓋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每一項都是文化瑰寶,為進一步宣傳展示這些非遺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說茶”特推出邂逅非遺好茶——“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系列專題。
此篇將聚焦綠茶制作技藝(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產于安徽省黃山市,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歙茶工藝》書中載:“清朝光緒年間(1875年)謝裕大茶號在黃山富溪(注:原稱漕溪)創制‘黃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
黃山毛峰,白毫披身,牙尖似峰,故名毛峰,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其精湛的制作技藝使之成為烘青茶中的佼佼者,并對烘青類綠茶的研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黃山毛峰 圖片來源:圖蟲網
黃山毛峰制作技藝
黃山毛峰一般采摘清明至谷雨期間的鮮葉,以一芽一葉為標準,當地稱之為“麻雀嘴稍開”,制作流程為鮮葉分級→殺青→攤涼→理條→初烘→攤涼→足烘→提香→揉捻→攤涼→足烘→揀剔,即“下鍋炒(殺青)、輕滾轉(揉捻)、焙生胚(毛火)、蓋上圓簸復老烘(足火)”。黃山毛峰與其它綠茶的不同之處在于,制作過程中增加了一道“籃一罩”工序,是在輕揉之后用竹制工具覆蓋茶葉,其主要特征為“顯毫”。
△黃山毛峰制作技藝之揉捻 圖片來源:謝裕大官方服務號
為了有效保護好這份古老的制茶技藝,黃山市相關部門通過舉辦展會,打造茶旅融合路線等形式宣傳、普及黃山毛峰制作技藝,使其得到良好的傳承和應用。
責編 / 許 情
值班編委 / 余潔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