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5時許,不少從東莞市文化館走出的市民手里都拿著一張結業證書。當天,2022年非遺講解員志愿者培訓在這里進行,30名新學員首次見面,接受系統培訓。
上午9時,學員們手捧培訓手冊迎接為期一天的培訓。培訓內容涉及講解員基本要求、講解技巧等業務指導,同時也有關于非遺概況和相關案例分享,更有資深非遺講解員現場分享展廳講解的實操經驗。最后,活動主辦方為學員們頒發“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講解員志愿者”的聘書。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杭,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藍海紅,榮獲“廣東省金牌講解員”的龔艷麗為學員們提供培訓。
“今天的培訓增加了我對非遺的認識,發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關于非遺的錯誤表述,也真正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體含義。”新學員李遠龍說。
李遠龍來自東莞市海逸外國語學校,他自己在學校主要負責德育工作。據他介紹,之前工作中與東莞市文化的推出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有不少互動,前不久在朋友圈看到了招募信息,就第一時間報名了。
“報名非遺講解員志愿者活動不僅可以滿足我自己對非遺的興趣,同時也希望我可以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們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從小培養文化自信。”提及參加本次活動的原因,李遠龍解釋說。
不僅有像李遠龍這樣的德育工作者,本次招募共吸引了近60多位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最終。30入選本次非遺培訓班,他們中有企業管理人員、退休干部、高校老師等。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東莞從2018年開始招募首批非遺講解員志愿者,隨著近些年東莞非遺傳播力的提升,更多機構、市民對渴望了解東莞非遺。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今年東莞第三次進行非遺講解員志愿者的招募,如今該隊伍已經擴大到近50人。
非遺講解員志愿者主要負責在東莞市非遺展廳講解。每周六日都會有4名講解員提供服務,市民只需提出需求,即可感受展廳內167個非遺項目的魅力。團隊講解則需提前預約,展廳協助志愿者時間,準時提供講解。
【記者】李玲玉
【作者】李玲玉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為深化人才服務內涵、弘揚嶺南傳統文化,5月11日,東莞市東坑鎮、大嶺山鎮、寮步鎮攜手在東坑鎮農業園灘美湖開展了一場有趣有味的高層次人才親子龍舟非遺文化體驗活動
2月12日,壤巴拉非遺藝術展在東莞市文化館正式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月23日。作為“文化原鄉·福地壤塘——2025東莞行”系列活動之一,本次展覽是壤巴拉非遺傳習所歷年來在各地舉辦的文化交流展示的延續。
廣州市級剪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韓艷把自己編著出版的廣東省首本剪紙歷史著作《廣州剪紙非遺史》現場捐贈給了海珠區全區的中小學校和文化單位。廣州剪紙是嶺南文化藝術瑰寶,是廣東傳統工藝美術廣東剪紙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