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鐵軍創作的冬奧吉祥物泥塑作品趙陽攝
中新網寧波1月28日電(李典李潔)冰墩墩、雪容融……只見捏泥人指間飛舞,不一會兒,栩栩如生的冬奧泥塑小人兒便有模有樣。
泥塑,用黏土塑制成各種生動形象,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2006年,泥塑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一塊泥土開始,經手藝人捏制,既可是街頭巷尾的兒童玩具,也可是精致華麗的雕刻禮品。眼下,北京冬奧會臨近,在浙江寧波鎮海,南派泥塑第五代傳承人黃鐵軍便用一組冬奧吉祥物的泥塑,為奧運盛事助威。
一團彩色的面團,在黃鐵軍的十指之中幾經揉、搓、擠、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刻、劃、塑,頃刻之間,惟妙惟肖的冰墩墩和雪容融便脫手而出。
虎年“捏”虎趙陽攝
“當冰雪奧運遇到非遺藝術,我們民間手藝人也想用自己的專長所愛,記錄下這些瞬間和故事。”黃鐵軍說。
“我專注泥塑技藝快有20年了,泥塑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2年,還是一名衛國戍邊海軍的黃鐵軍結緣了泥塑,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達到泥塑的更高境界,黃鐵軍到各地“拜師學藝”,求教現代人物肖像制作技法。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泥塑、面塑水平與日俱增,作品愈發成熟,黃鐵軍也因為泥塑技藝,成了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張“名片”。
2017年,黃鐵軍隨“一帶一路”中國海軍遠洋訪問編隊先后到菲律賓、巴基斯坦、伊朗、希臘、沙特、意大利、土耳其等20多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并到出訪國幼兒園、小學、華文學校、孔子學院進行泥塑、面塑授課,讓世界各國青少年及民眾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黃鐵軍教小朋友創作泥塑趙陽攝
退役后的黃鐵軍放棄了“鐵飯碗”,留在鎮海專心研究泥塑。一線抗疫者、神舟十三號航天員、民間表演藝術家……近年來,除了從文學作品中獲得創作靈感,黃鐵軍還將題材對準了現實生活,“生活中的人們用自己的行動創作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帶來太多感動,鼓舞著我們勇敢前行。”
如今,黃鐵軍是鎮海多個中小學、高校非遺課堂的老師。“泥塑‘捏’出了我的幸福生活,我也在志愿為小朋友、留學生傳授泥塑技藝,讓這門傳統技藝傳承下去、走出國門。”黃鐵軍說。(完)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4月26日,在山東省重點打造的“齊魯1號”文旅專列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旅客的目光。兗州古稱魯郡,“齊魯1號”文旅專列,特邀魯郡面塑旅途非遺文化展演,旨在通過“非遺+旅游”模式,讓乘客在旅途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