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疆博州非遺保護名錄新增21項
央廣網博樂12月17日消息(記者羅成 通訊員楊薇薇 甫·金紅)日前,記者從第五批自治州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評審會上獲悉,蒙古族石頭燜肉制作技藝、哈薩克族叼羊、面塑等21個項目,張百雁、穆拉提·依林別克、馬·歐爾格力等41人通過評審,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非遺保護名錄得到進一步完善。
面塑工藝品(央廣網發 博州黨委宣傳部 供圖)
此次評審會對申報涉及的民間文學、民俗、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等九個類別的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評審。
評審會上,各項目申報單位從項目概況、特點、保護價值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各評審專家嚴格按照程序,對申報項目的傳承歷史、技藝特色及社會影響力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討論,并提出了合理性的修改意見。
博州多項非遺亮相“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央廣網發 博州黨委宣傳部 供圖)
據悉,此次評審會是近年來涉及項目種類、數量最多的一次,是在前期全面摸排博州非遺項目、實地調研各申報項目、確定擬申報項目、審核申報書等工作扎實完成的基礎上召開的一次評審會,體現出博州優秀民間傳統文化資源的優勢,為更好地宣傳博州特色傳統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博州多項非遺亮相“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央廣網發 博州黨委宣傳部 供圖)
“我們將繼續擴大非遺名錄覆蓋范圍,進一步加強非遺與旅游融合等工作,更好地推動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博州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鳳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下一篇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
尋美云南”非遺傳承和鄉村女性賦能項目,探索“全鏈條”賦能與“非遺+”等創新模式,支持非遺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女性在更廣闊的非遺舞臺展現文化自信。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