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和‘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概念,所謂‘藏諸名山,以待后人’,是用封藏的形式等待時間歷練,生命成熟。”3月4日,二月二龍抬頭,2022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在酒城瀘州舉行。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在線觀禮,感受中國名酒瀘州老窖“春釀”和“封藏”的獨特魅力,并在鳳凰網直播間為網友們解讀瀘州老窖封藏文化背后的深刻傳統文化內涵,以及瀘州老窖傳承保護活態文化遺產的意義與價值。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
封藏大典上,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傳承人以傳統禮儀祭拜釀酒先祖,感恩祈福,并將代表一年之中至臻之釀的2022壬寅虎年國窖1573春釀原酒,引入天然藏酒洞龍泉洞封藏。“拜師或者祭祀,好像我們看著僅僅是儀式而已,但背后還有著重大的寄托,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使之得以傳承和表達。”在錢文忠看來,中國的祭祀內容和意義,概括起來就是“敬天法祖”,表達的是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對行業先輩貢獻的敬畏和感恩。
錢文忠教授曾品過瀘州老窖春釀,他在直播間里回憶和感嘆到:“那種奇妙感覺,無法形容,剛剛從百年老窖池出來的春釀新酒,這種“新”是一種歷久彌新。”此次觀禮春釀封藏,他和眾多網友一樣,被貼封條、簽字、公證員公證、系上同心鎖等滿滿的儀式感、文化感深深觸動。“一部釀酒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和文化交流史。”
封藏大典是瀘州老窖在行業中首創的酒文化禮典,自2008年起每年農歷二月二舉行,演繹瀘州老窖對1573國寶窖池群、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活態雙國寶”的持續保護與活態傳承。一代又一代瀘州老窖釀酒人保護傳承老窖池群和非遺釀制技藝,讓文化遺產生生不息,讓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有感于瀘州老窖對非遺的傳承守護,錢文忠談到,國窖1573本身就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的一個非常好的樣本。“我們今天依然能夠隨時品嘗到國窖1573,切身感受到瀘州老窖的釀造技藝,我覺得這近乎是一個傳奇。”
錢文忠強調,“傳統技藝,不像現代工業革命以后是一種標準化的機器精確運行的過程,而是靠活生生的動態的記憶來進行某種生產的過程,所以活技藝它給我們的一種感覺,就一定是跟人和自然都相關的,活技藝一定是有天人合一的這樣一種命運和內涵的。”
原文轉自:半月談網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