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地下5米至8米深的黃河澄泥,經匠人之手,經20多道工藝,形成了一件件或色澤光潤、或造型古拙的藝術精品。黃泥古陶工藝歷經幾千年的傳承,至今仍在不斷發展、創新。菏澤就有一支團隊,為這一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怎樣讓非遺技藝得到更好的傳承。”黃河窯非遺技藝文化創意團隊負責人高超對記者說。黃河窯團隊在2016年建立之初,便將浮雕、高鏤空等技法運用在黃泥古陶制作中,還運用其他新技術,燒制出了橘黃、石青、仿青銅、石碣等黃泥古陶傳統黑紅灰色調以外的新顏色。截至目前,黃河窯團隊已累計研發出陶類、瓷器類、紫砂類、金屬鏨刻類、牡丹文創類五大類產品,產品樣式達3000余種,為傳統技藝賦予了新的生機。
“要讓非遺技藝更好地傳承下來,讓技藝‘活起來’是關鍵。”高超和團隊成員在與眾多非遺技藝傳承人的相處中發現,不只是黃泥古陶,當地許多非遺技藝因為得不到推廣、知名度不高,又難以產業化,銷路打不開。傳承人對市場不了解,收入不高,年輕人也不愿意學,就使得許多非遺技藝的傳承遇到了阻礙。
將非遺技藝的體驗中心開到商場里,并且還有非遺技藝傳承人定期教學,讓非遺技藝展示常態化,觸及的人群更廣。目前體驗中心里已經有東明糧畫、金屬鏨刻等十多項非遺技藝體驗項目。“已經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在接觸過非遺技藝后,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讓孩子正式跟隨傳承人學習。”高超對記者說。
為打開非遺手工藝品的銷路,團隊打造了設計、營銷兩個平臺。通過與菏澤市政府合作開辦花開盛世牡丹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征集到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創意。為了將這些創意充分利用起來,團隊從中篩選優秀作品,與設計師展開進一步對接,一旦達成合作意向,就會讓設計師進駐團隊開辦的“云創院”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設計師可以與非遺技藝傳承人直接接觸,大大減少了溝通成本。
“因為設計風格與市場需求不符,很多非遺工藝品在市場上不怎么受歡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會安排合作的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共同生活一段時間,設計師通過親身體驗非遺工藝和制作流程,能更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可實現的、符合市場喜好的作品。”高超說,目前進駐平臺的設計師已經達到3000多人。同時,他們還開發了主打原創設計產品的山東禮物平臺,讓合作的傳承人都可以在此對外銷售自己的產品。
黃河窯團隊2018年在鄆城縣黃集鎮成立了“非遺+工坊”,為下崗職工、農閑村民、殘疾人及一些困難群體家庭開設非遺手工培訓課程,提供材料等,為他們帶來了一份收入。“如果技術熟練,一天可以賺到200元左右。”高超說,目前為止,工坊已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
作者:張春宇
來源: 大眾日報
下一篇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近日,在天津舉行的非遺市集上,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劉學會以時尚創意葉雕作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粉絲。甚至這些年,他還不斷嘗試,將自己對天津的情懷融入葉雕。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