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眼!6大門類傳統工藝非遺項目傳承人來濟南賽高下
由文化部和旅游部、山東省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于9月13日在濟南開幕。作為博覽會的重要板塊,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文化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比賽初賽評審會在濟南召開。
圍繞“活態傳承、活力再現”的主題,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分為多個版塊,其中傳統工藝比賽充分體現“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的理念。比賽設置草柳藤編織、剪紙、泥面塑、陶瓷成型、金屬鍛制、刺繡六大傳統工藝類項目,分為初賽與決賽兩個部分。
此次比賽面向以上六類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除外)及廣大傳統工藝從業者,全國各地共有2180人報名。通過全國各地參賽選手報送的作品照片,反映出參賽選手的高超技藝水平。
初賽評審會邀請了3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成立了評審專家小組,對符合報名要求的作品資料進行評審打分;并邀請紀檢人員對評審全過程進行監督。經過專家評委評審,共計233人進入決賽,其中草柳藤編織項目36人,泥面塑項目42人,剪紙項目34人,陶瓷成型項目39人,金屬鍛制項目40人,刺繡項目42人。
傳統工藝比賽決賽將于9月13至17日在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現場舉辦,屆時各位選手將進行激烈的現場競技,給到場觀眾奉獻一場精彩的非遺制作技藝展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雅菲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5月25日,西南大學第四運動場化作非遺的鮮活課堂,由該校食品科學學院主辦的第十屆食品博覽會——“舌尖上的非遺”在此啟幕,博覽會上還發布了校園食品安全十大倡議。作為西南大學食品學科實踐育人的重要平臺,本屆博覽會延續“產學研融合”特色,邀請眾多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尋美云南”非遺傳承和鄉村女性賦能項目,探索“全鏈條”賦能與“非遺+”等創新模式,支持非遺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女性在更廣闊的非遺舞臺展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