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施芳
1月19日,在有著近200年歷史的北京謙祥益絲綢店門口,國家級非遺項目白紙坊太獅歡騰舞動,市民游客紛紛駐足欣賞,由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西城區文物保護管理中心主辦的2023年“北京中軸非遺潮薈”活動精彩亮相。
據介紹,“北京中軸非遺潮薈”活動由非遺手工技藝展示體驗活動、曲藝展演和西城區文創產品展示展銷三個版塊組成。在非遺手工技藝展示體驗活動中,大家可以近距離體驗京派剪紙、彩砂工藝、北京雕漆、臉譜繪制、核雕、北京彩塑、曹氏風箏、北京葫蘆烙畫、臘果制作技藝、傳統藥香制作技藝等非遺手工技藝項目;曲藝展演包括相聲、快板、京韻大鼓、西河大鼓等曲藝項目;文創市集匯集了北京中軸線、非遺、京劇、IP聯名等主題的文創產品,既有構思精巧的西城禮物,也有圍繞北京中軸線建筑群設計的精巧手辦;有體現傳統歷史文化的創意產品,也有時尚吸睛的創新產品。
西城區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現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24個,其中國家級40個。北京謙祥益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間(1840年),總建筑面積1399平米,其中文物部分636平米,是我國近代文物建筑的重要遺存之一。其內經營的“謙祥益綢緞莊”是馳名中外的北京“八大祥”之一的“中華老字號”企業。癸卯新春前,這座剛完成整體修繕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開門亮相,把市民群眾請進來逛老店、賞非遺、購文創,歡歡喜喜過大年。“這是西城區持續探索文物活化利用和非遺保護的又一舉措,真正讓‘文物活起來’,從而助力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進一步擴大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力。”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靳真表示。
因場地有限,活動需憑票入場,市民群眾可登錄西城區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文化西城”公眾號搶票入場。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