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守藝人東陽竹編非遺傳承人盧孝強
“指尖上的藝術”——竹編技藝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葉德寶馬佳麗牛夏風虞倩)自古以來,竹子在中華文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堅貞不屈,凜然于天地,一直以來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在盛產竹子的南方大地上,中華兒女也因地制宜,物盡其用,將竹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造就了一項傳承千年的傳統技藝——竹編。
竹編自殷商時期問世,至今已傳承1200余年。根根竹絲細如發絲,但在手藝人的巧手之下,卻如活物一般,變化無窮,讓人驚嘆,被稱為"指尖上的藝術"。6月17日,消費日報浙江記者站一行走進東陽木雕小鎮,探訪非遺傳承人盧孝強與東陽竹編之間的不解情緣。
對于盧孝強來說,研究和編織東陽竹編是他的生活日常。當我們走進盧孝強工作室時,他正好在破篾,“我們都是用手破,每一層每一根都要一樣大,這就對手感和經驗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破的不好,等會兒就做不起來成品?!?/p>
盧孝強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北后周村,這是一座有著500多年歷史村莊,也是東陽竹編發源地,村民曾多以蔑匠為生,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竹編。而他的家庭也是竹編世家,耳濡目染之下,他從小就對竹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在父親的指導下研習這門手藝。
為了讓自己的技藝更上一層樓,2010年,30歲的盧孝強再次出行遍訪名師先后入門學藝,“又拜了兩位老師,一位是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胡正仁,一位是金華市工藝美術大師樓中民,兩位大師精湛的手藝,先進的設計理念,讓我開了眼界,學習的更多,也看得越多?!弊巫尾痪氲墓そ尘裰沃R孝強的信念。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久后,他被授予“新一代竹編非遺傳承人”的榮譽稱號。
此后,盧孝強憑著自己的努力,設計制作了更多的竹編作品?!霸谖铱磥?,年輕人的思維活躍,不僅要從老前輩這里學手藝,更要從中尋找創作靈感?!北R孝強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將竹編制品不斷創新研發,這樣一來,不但竹編作品前衛時尚了很多,價格也提升了好幾倍。
一件編織竹器剛柔相濟,干濕不吝,使用壽命可達百年,在過去一件家傳竹器陪伴幾代人是常態。老祖宗的手藝加上盧孝強的創新,他的竹編制品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和市場的認可,今年6月,他的技藝和創意被世界知名時尚品牌相中,被邀成為其品牌宣傳片代言。
對于手藝人來說,每件作品上都凝聚著他們的匠心與心血,東陽竹編設計巧妙,造型各異,但就算是在如今機器轟鳴的時代,也注定了其無法工業化量產,“我們做竹編都是純手工,確實很辛苦的,沒幾年的功夫沒辦法出師,現在不少年輕人都不愿意吃這個苦。”如此現狀讓盧孝強感到惋惜,因為這樣讓人稱奇的傳統技藝,仍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2008年6月7日,竹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拔蚁?,作為一個手藝人,我一定要把這門手藝守下去?!北R孝強動起了傳承技藝的心思。
近幾年,隨著東陽木雕小鎮的創建和建設,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盧孝強創辦了竺藝堂工作室,該工作室以“源于自然回歸自然”為宗旨,向大眾展示竹編、竹雕作品,而且也是生產作坊,盧孝強在這里做竹編,并向到來的參觀者介紹竹編?!斑@兩年,來木雕小鎮參觀的團隊越來越多,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開課教人做竹編?!北R孝強說。
在小鎮景區管委會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盧孝強以竹編為主題,把竺藝堂工作室打造成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既吸引游客又傳承竹編技藝。目前,他在工作室樓上裝飾了教室,還精心組織教材,開始當起了竹編老師,讓前來學藝的學生感受竹編的文化魅力,“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傳承就是要從娃娃抓起?!?/p>
小小的竹編,承載著守藝人的全部心血,盧孝強說,他一定要把竹編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并在傳承中創新,融入時代生活,這樣非遺文化才能永葆青春。只要能靜得下心來,耐得住寂寞,肯動腦,會創新,傳統手工藝肯定會再次發揚光大。
剪紙傳承人徐長琴為了提升剪紙技藝,徐長琴自費到外地學習,參加比賽,拜訪全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和名家。眾多榮譽不僅是對徐長琴剪紙藝術的肯定,也是對她傳承非遺的贊賞。徐長琴將永葆初心,用她的雙手創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讓這項非遺技藝真正地在昌吉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一縷清香、一匹藍布、一張紅紙……在距離長沙市區僅一小時車程的寧鄉市大成橋鎮,匯聚著溈山制香、植物染豆花布和非遺剪紙三種非遺體驗。該鎮以農文旅結合的創新方式吸引八方來客,成為鄉村旅游的新名片。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