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3日,“宋韻腔調·非遺新潮——第八屆紹興非遺集市”在迪蕩湖畔舉行。活動由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宋韻腔調非遺新潮 第八屆紹興非遺集市精彩開市,紹興市文化館(紹興市非遺保護中心),各區、縣(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承辦。
來到非遺集市,紹興臭豆腐、道墟蒸羊肉、嵊州小籠包、安昌臘腸、夾塘大糕、紫閬黃公糕、柯橋豆腐干等非遺美食展位前,眾多食客流連忘返,品嘗舌尖上的“老味道”;越窯青瓷燒制技藝、紹興花雕制作工藝、嵊州竹編、骨木鑲嵌、嵊州根雕、紫砂燒制技藝、圓木制作技藝,火烙畫葫蘆等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非遺更是引人駐足,工藝精湛的匠心手作美到令人驚嘆。
在三天兩晚的非遺集市上,戲曲展演、非遺推介、展示展銷、圖文展覽等共同為市民朋友提供了一個近距離了解、接觸、體驗紹興非遺的平臺。除了近80個傳統美術類、傳統技藝類、非遺美食項目展銷攤位集聚人氣,現場還增設了兩場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展演,將嵊州吹打、水龍會、狴犴龍舞、桌凳農具花、大頭荷等10個存于老一輩記憶中、鮮為年輕人所知的非遺民俗表演原汁原味呈現,為本屆非遺集市增色添彩。
11日上午,上虞區非遺推介專場上,上虞區對國遺項目“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和“孝德文化”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進行推介;上虞吹打、越劇、紹興蓮花落、小越蚌舞等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和地方戲劇曲藝等節目精彩十足,“啞目連”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婁素芬攜經典劇目《跳無常·送夜頭》登臺,展現了“啞目連”這一項目的獨特魅力。諸暨市、嵊州市非遺推介專場在12日、13日陸續舉行。
紹興“五大劇種”“五大曲種”久負盛名。本屆非遺集市還為市民朋友帶來“會稽清影——紹興五大劇種五大曲種展演”,越劇、新昌調腔、紹劇、諸暨西路亂彈、紹興目連戲、紹興蓮花落、紹興攤簧、紹興平湖調、紹興詞調、紹興宣卷輪番登臺,盡展紹興國遺戲劇曲藝魅力。
11日下午,活動現場舉行了2023第八屆紹興非遺集市暨紹興市“文藝星火賦美”工程啟動儀式。“文藝星火賦美”工程率先在紹興古城區和各區、縣(市)推出首批魯迅故里等20個示范點建設,在汲取試點經驗基礎上分類推進、全面鋪開,不斷挖掘和培育一批街頭表演區域,不斷讓文藝走出殿堂,走進街頭巷尾,走進旅游景區,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以高品質、多元化、接地氣的藝術形式展示紹興文化底蘊和文藝風貌,讓文藝星火照亮古越大地。
啟動儀式上,紹興市文化館(紹興市非遺保護中心)和紹興市網絡界人士聯誼會簽署合作書;此外還舉行了紹興市非遺旅游商品(食品類)包裝設計比賽頒獎儀式、10家非遺形象門店授牌儀式;正式發布“紹興有藝”LOGO;紹興市全民藝術普及聯盟單位代表授牌儀式等一系列活動。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