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 戴口罩
常鍛煉 身心健
每個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讓我們通過一組海報
學習如何做好日常防護吧
1烙鐵畫 烙鐵畫,古時候稱之為“火針刺繡”,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創作者以烙鐵為筆,烙痕為墨,黑白分明,濃淡相濟,用電烙鐵和木板創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烙鐵畫作品。 2蠶絲皂 古法蠶絲皂是將天然蠶絲融入肥皂的一項江南地區特有的冷制技藝,基于老字號“南京牌肥皂”幾代制皂師傅的傳承發展,這項古老的制皂技藝得以發揚和延續,同時也被列為江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3皮影戲 用獸皮借助燈光投影表演故事的民間戲曲形式即為皮影戲,可以說,它是中國戲劇的祖先。三尺生絹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小小的剪影,于方寸之間演繹人間百態!4瓷刻 江寧瓷刻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如今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了質的變化,將中國傳統敦煌壁畫的技法與西方油畫技法相結合,利用中國傳統的礦物質顏料和現代科學技術融為一體,成為今天的作品。5根雕根雕,是以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藝術形象作品。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
6牙雕牙雕始于新石器時代,發于漢唐,盛于明清,流傳了千年。作為一門古老的傳統技藝,要經過鑿、鏟、開臉、磨、彩熏等五道制作工序。溫潤如玉而非玉,質地近瓷卻非瓷;色澤柔美蘊國色,鬼斧神工頌佳話。
7鋦瓷“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這句話就出自傳統瓷器修復——鋦瓷這個行當。鋦瓷者在鋦的過程中大多采用鋦釘的方式對破損的器物進行藝術加工,并進行二次創作。8剪紙“雪圃乍開紅果甲,彩幡新剪綠陽絲,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貼繡楣?!边@是唐代詩人韋莊的《春盤》詩,描述了古人春節時在院門上掛門箋的情景。剪紙是中國民藝與民俗的結合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
堅持做好健康防護
共同守護健康平安每一天
內容來源 | 江寧發布
部分照片素材 | 江寧區文旅局
編輯 | 潘希佳
校對 | 巢宸舒
責編 | 錢奕羽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