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新聞
點擊在線收聽語音版
近日,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到沙溪鎮,就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一法一條例)情況進行檢查,同時對該鎮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進行指導。
檢查組一行先后前往申明亭鶴館、沙溪涼茶展示館等非遺傳承基地,實地檢查非遺項目保護傳承工作情況。隨后召開座談會,就如何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話題,與該鎮文化部門、非遺項目傳承人代表進行交流。
據了解,沙溪鎮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個,其中國家級項目1個——沙溪涼茶;省級項目3個——沙溪鶴舞、沙溪四月八、沙溪三月三;市級項目4個——沙溪鶴歌、隆都傳統飲食習俗、沙溪洪圣殿洪圣龍王寶誕醮、龍頭環十八掌。建有市級傳承基地1處——申明亭鶴館(鶴歌鶴舞傳承基地),鎮級傳承基地6處——圣獅民俗館(四月八傳承基地)、圣獅小學(四月八傳承基地)、中心小學(鶴歌鶴舞傳承基地)、沙溪中學(鶴歌鶴舞傳承基地)、荔苑隆都菜館(隆都傳統飲食習俗傳承基地)、沙溪制藥廠展示館(沙溪涼茶傳承基地),鎮民間藝術培訓基地1處。今年還將向上申報“沙溪九大簋”、“圣獅鳳舞”、“沙溪欒樨餅”等3個項目。
沙溪鎮黨委書記徐成彬表示,沙溪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和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通過整合沙溪非遺項目和隆都文化資源,近期成功舉辦首屆沙溪文化旅游嘉年華。該鎮將依托秀美的古村落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化導入產業,規劃打造特色古鎮,促進非遺保護、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執法檢查組組長關瑞麟指出,沙溪非遺工作“有傳承、有影響、有歸檔、有規劃”,保護傳承推廣工作到位。沙溪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加強傳承人的培養工作,激發傳承人挖掘保護非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帶動年輕一代投身到非遺保護工作當中。要制定非遺和文物保護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的規劃,借助旅游業發展積極拓展非遺旅游市場;通過創新機制,拓寬資金渠道,促進非遺全民共建。
中山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文+/記者付陳陳通訊員貝鵬程圖/通訊員提供編輯:曾淑花二審:朱暉三審:魏禮軍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本文來源:中山日報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