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記者鄭淯心3月5日,經濟觀察網獲悉,全國人大代表、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黃酒釀造運營中心主任章國強在為今年全國兩會準備的議案中提出,建議將國家級非遺“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保護好中國黃酒釀制技藝,積極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信心,有著積極的意義。
章國強表示,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傳承幾乎靠一代又一代釀酒技師的心口相傳,不斷完善而成。現在,紹興黃酒釀制技藝非遺傳承人(地市級以上)共有13位,大多接近或超過退休年齡。紹興黃酒釀制技藝傳承青黃不接,岌岌可危。加之黃酒行業整體規模偏小,制約了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城市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也使得釀酒文化遺產、工業遺址等保護難上加難。如不盡快加以保護,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章國強列舉了目前黃酒知識產權保護存在幾方面的侵權行為:一是對品牌商標的侵權。如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相似的產品,偽造、盜用馳名商標的產品以及傍名牌、虛假宣傳等行為。二是對專利申請的侵害。包括產品的外觀設計、企業技術發明及實用型的專利技術。如釀造、灌裝等方面專利技術。三是對地理標志的冒用。2021年3月1日起,紹興黃酒成為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產品。近年來,國際市場發現紹興酒地理標志被冒用屢禁不止,包括仿冒原產地保護的紹興酒、部分仿冒品出口標簽采用“紹興酒”或“紹興黃酒”等信息且不標注生產地或企業名稱等。
章國強對保護黃酒釀制技藝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1.推動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工作。同為世界三大古酒中的啤酒、葡萄酒已成為世界通暢型飲料酒,而紹興黃酒走出國門,成為世界飲料酒尚需我們共同努力。為此,建議加強黃酒文化遺產挖掘,以“中國(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名義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制定工業遺產及酒類釀制技藝針對性保護體系。當前,文化遺產保護散見于各類不同層次的法律法規及通知規定中,且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以至于職責不明或管理上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在現有保護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增加工業遺產及酒類釀制技藝保護的針對性內容,最終建立獨立的工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并根據保護內容的價值和特點,制定各項政策措施,更好地實現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3.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嚴正處罰。知識產權是保護商標、地理標志、文化遺址等重要手段。但目前對酒類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輕微,極大傷害了行業發展和消費者權益。建議對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法律頂層設計,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犯罪成本。從企業維權方面,要構建司法、行政、行業協作的保護聯動機制,充分運用現有的行政、監察、法律、社會輿論等多種手段,動員多方力量,共同打擊制假販假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與環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