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12日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重慶主場活動在潼南開展,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fā)展委員會、重慶市商務委員會、潼南區(qū)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重慶主場活動——非遺購物節(jié)·第七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在潼南區(qū)奮進廣場舉行。
本次活動緊緊圍繞“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主題,立足重慶特色文化、聚焦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組織170余個非遺項目和老字號企業(yè)參加活動,采取非遺傳承人現場制作、產品展示、觀眾互動體驗、直播帶貨等方式,展示展銷非遺和老字號產品2000余種,全面展示重慶非遺保護傳承成果,展現重慶老字號的風貌與活力。
活動現場設置了傳統技藝非遺項目區(qū)、非遺美食區(qū)、傳統醫(yī)藥項目體驗區(qū)、老字號企業(yè)產品區(qū)、鄉(xiāng)村振興產品展示及智慧非遺區(qū),展區(qū)運用中國古典牌樓元素,結合現代國潮風格,融入重慶非遺代表性圖案,打造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非遺盛宴”。同時,活動主辦方聯合《都市熱報》在軌道9號線首次開通“山城非遺伴你行”非遺專列,在非遺主題軌道列車內宣傳展示全市非遺資源及非遺保護成果,讓人民群眾共享非遺,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活動開幕式上,不僅為重慶市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還頒發(fā)了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證書、全市非遺進校園、非遺與旅游融合發(fā)展優(yōu)秀案例獲獎證書;同時舉辦重慶非遺保護成果展,宣傳展示近年來全市非遺保護的重要成果、保護經驗和優(yōu)秀案例。
本次活動還通過“非遺+直播”、“線上+線下”聯動模式,邀請了網絡主播進行現場直播帶貨,進一步推介非遺產品、拉動消費、提振文化和旅游行業(yè)信心。同時現場設有互動機器人,通過主播打探非遺展等形式,生動、立體展現非遺深厚的文化底蘊、民間藝人的匠心匠藝和非遺與科技的融合。
目前,全市已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3項、市級項目707項,國家級、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分別達到59人、951人,建成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各1個,非遺工坊43個、市級非遺保護傳承所100個、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87個、傳承教育基地109個。每年開展非遺進社區(qū)、進校園、進景區(qū)等活動1萬多場次,推動非遺保護傳承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堅定文化自信、服務經濟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jié),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jié)期間,重慶各大景區(qū)、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jié)消費市場的頂流。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chuàng)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qū),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chuàng)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