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雖已結束,但是傳統習俗蘊含的年味兒還在延續。1月29日,由上海楊浦陽光社區服務管理中心承辦的“匠心傳承”楊浦區殘疾人非遺傳承剪紙班,正式開班授課。
火紅的剪紙
在學員們手中靈活轉動,
年味兒也慢慢散開來,
來看看大家學得怎么樣~
在黎平路7號4樓楊浦區非遺展示空間,首期殘疾人非遺傳承剪紙班正式開講,剪紙藝人陳愛蓮負責傳授剪紙技藝。課堂上,來自全區殘疾人組織和三陽機構的愛好剪紙藝術的殘疾人學員們,學習了剪“囍”字和窗花。
“囍”字作為剪紙技藝的基礎字體,其對稱的結構和筆直的筆畫,非常適合剪紙初學者練習。按照老師指點的折紙方法和劃線技巧,學員們都輕松剪出了“囍”字。學員小林同學興奮表示,他是第一次學習非遺剪紙,能成功剪出“囍”字很高興,他準備把這份剪紙作品送給爸爸媽媽,感謝他們多年來的培養與照顧。
相比剪“囍”字,剪窗花則更有難度。好看的窗花不僅要有對稱的圖案,而且還要有形態各異鏤空裝飾效果,非常考驗折紙后的劃線功夫。學員小陳嘗試了好幾張紙,才最終剪出了像樣一點的窗花,“窗花剪紙真的非常考驗技巧,要精準掌握剪紙這門技藝,沒有幾年功夫是辦不到的,佩服那些剪紙藝人。”
看到學員們學得認真,剪出的作品有模有樣,上海楊浦陽光社區服務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張琳喜出望外。張琳表示,剪紙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其豐富的造型、圖案內容都反映出剪紙藝術具有非常強烈和鮮活的生命力。一張張窗花剪紙是新年的節日裝飾,烘托出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也期望殘疾學員在學習了非遺技藝剪紙后,能夠弘揚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激發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培養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
據了解,楊浦區殘疾人非遺傳承剪紙班將開設12期,每個月舉辦2節課,剪紙主題分別是窗花、生肖兔、擁軍愛國和楊浦濱江文化。陽光社區服務管理中心會通過微信群向學員們提前發布開班時間和地點。
來源:上海楊浦
舉報/反饋
剪紙傳承人徐長琴為了提升剪紙技藝,徐長琴自費到外地學習,參加比賽,拜訪全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和名家。眾多榮譽不僅是對徐長琴剪紙藝術的肯定,也是對她傳承非遺的贊賞。徐長琴將永葆初心,用她的雙手創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讓這項非遺技藝真正地在昌吉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近日,南通市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海烽將家鄉地標與剪紙藝術巧妙結合,精心創作出多幅富有特色的剪紙作品。文峰塔、支云塔、電視塔、美術館、蘇通大橋等元素“躍然紙上”,給人帶來全新的城市印象。根據兩個字的橫豎撇捺,將文峰塔、支云塔和蘇通大橋等南通
清明時節,傳統文化體驗官查仲豪與馮彥雯走進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夏張鎮,探訪傳承千年的泰山律家陶笛與泰山西御道剪紙,沉浸式體驗泰山非遺的匠心與韻味。”在他的引導下,體驗官們欣賞了以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剪紙作品。
“我覺得剪紙特別有趣,通過跟老師學習,我學會了很多剪紙的技藝,知道了剪紙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我自己動手剪出了漂亮的作品,特別有成就感,同時也為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感到自豪。作為一名非遺剪紙傳承人,希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持續傳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