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其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為了讓更多的“非遺”走進百姓的生活,讓廣大居民更好的了解傳統民族文化,了解民間藝術之美,南京市秦淮區鐘曉敏愛心工作室在建鄴區民政局的支持下,于今年6月份開始,在建鄴區莫愁湖街道藝苑社區開展“非遺進社區,文化共傳承”系列服務。
藝苑社區有居民喜歡抖空竹,有居民熱愛撂石鎖,并成立了石鎖協會。近兩年,藝苑社區一直在努力打造“一社一特”——藝苑非遺家。愛心工作室開展的服務,與社區的“一社一特”總目標不謀而合,深受社區及居民的歡迎。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6月份,愛心工作室社工入藝苑社區后,首先整合資源組建一支非遺傳承人團隊,包括:非遺面塑、非遺剪紙、非遺花燈、非遺抖翁、非遺撩石鎖、非遺端午彩粽、非遺糖畫、非遺葫蘆絲作畫傳承人。
目前,非遺撂石鎖傳承人不僅定期帶大家撂石鎖健身,還結合自身習練撂石鎖多年的經歷,從撂石鎖運動發展演變、技法套路、秘籍要領、競賽規則、傳承價值、傳承譜系、弘揚保護等10個方面,進行系統講解。還手把手傳授,讓學員切身體會撂石鎖運動的魅力,了解石鎖運動花樣的變化無窮,提高傳習興趣和信心。
非遺空竹代表性傳承人不僅經常帶大家抖空竹健身,還到校園開展教學、傳承和展演活動。對空竹之名、空竹之形、空竹之情、空竹之意進行細致介紹,讓更多的孩子了解空竹的歷史,認識空竹的結構,見識不同的空竹,知道空竹的價值,明白空竹運動不拘一格,以及意在創新的精神。在推廣空竹文化的同時,教會更多人抖空竹,強身健體,為老年人健身、為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愛心工作室還邀請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陳耀,從剪紙工具、材料、剪紙符號、基本技法、剪紙的裝裱與保存等介紹起,領大家“入門”。
邀請非遺面塑代表性傳承人郭立洋走進社區,開展面塑教學體驗活動, 傳承指尖上的藝術,教授大家“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等技法。
邀請糖畫非遺傳承人,講解糖畫歷史、有趣的民間故事、制作糖畫需要的器具、制作糖畫的步驟和技巧及安全注意事項。
下一步,愛心工作室計劃會同社區、設計師,以及非遺文化傳承人一起,群策群力,打造非遺文化活動陣地,同時在一些出入口,恰到好處的融入“非遺”元素。營造群眾文化氛圍,提升非遺文化魅力。同時,用好文化陣地,提高文化服務能力。讓非遺散發傳統魅力的同時,鮮亮地活在當下,在“藝苑”綻放活力。讓廣大居民參與“一社一特”的創建,并在創建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主人翁感,形成強烈的歸屬感,從而增進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曹園園)
上一篇
剪紙傳承人徐長琴為了提升剪紙技藝,徐長琴自費到外地學習,參加比賽,拜訪全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和名家。眾多榮譽不僅是對徐長琴剪紙藝術的肯定,也是對她傳承非遺的贊賞。徐長琴將永葆初心,用她的雙手創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讓這項非遺技藝真正地在昌吉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近日,南通市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海烽將家鄉地標與剪紙藝術巧妙結合,精心創作出多幅富有特色的剪紙作品。文峰塔、支云塔、電視塔、美術館、蘇通大橋等元素“躍然紙上”,給人帶來全新的城市印象。根據兩個字的橫豎撇捺,將文峰塔、支云塔和蘇通大橋等南通
10月26日,江蘇大學求知書院和藝術學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藍染”體驗美育勞育實踐活動。”藝術學院李明珠副教授為同學們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教學。明德”校訓的藍染作品呈現大家眼前。“參與此次藍染活動,我深切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求知書院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