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高鎖煙雨,最美茶園藏腹中;鐘靈毓秀孕碧翠,茗香榮耀譽廣東。”11月10日,封開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坊正式掛牌,這也是封開縣首個掛牌的非遺工坊。
封開縣文廣旅體育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領導為《封開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坊牌揭幕。黃瑛居攝
清朝道光年間《封川縣志》記載:“白馬山產茶,色紅味香,產于文德小江者曰文茶”;《封川縣志》記載“光緒三十四年,封川縣杏花白馬茶由清廷選送巴拿馬博覽會,獲二等名產之稱”。
1969年,封開縣在海拔900多米的白馬山上建起了肇慶封開白馬茶場,茶場的大部分茶樹至今已有50年的樹齡。據了解,非遺傳統手工藝的白馬茶,茶色清綠微黃透亮,味道淳厚、幽香回甘,具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消食解酒、提神醒腦等功效,而且還是清熱消炎解暑的良藥。
目前,封開縣已形成白馬茶茶葉產業帶,全縣新老茶園面積約4100畝,主要分布在杏花、河兒口、白垢、大洲、都平、長安等鎮。其中,杏花鎮白馬茶種植面積1950畝,占全縣種茶面積的48%。2021年全縣采摘茶面積約3600畝,毛茶產量245噸,產值達7350萬元。
近年來,封開縣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營銷”模式,由封開縣白馬茶業有限公司牽頭,把種植大戶等受益農民作為公司茶葉產業帶項目的重要載體,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戶、種植大戶等受益農民參與到項目中,加速茶葉產業帶發展。現已帶動農戶種植20戶,就近帶動農民就業350人,為廣大農民增加了一條新的致富門路。
封開縣文化館館長葉清表示,作為封開縣首個非遺工坊,期待著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坊能夠幫助封開縣廣大群眾進一步學習傳統技藝、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帶動當地村民就地就近就業,提高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
封開縣白馬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漢釗說,公司今后將以工坊掛牌為契機,開展好非遺傳統工藝保護和傳承工作,致力于標準化種植管理和生產加工,走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信息化的道路,發展,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南方+見習記者】盧逸軒
【南方+記者】施亮
【通訊員】黃瑛居
【作者】盧逸軒;施亮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