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剪藝傳情,指尖乾坤
剪紙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魅力獨特、經久不衰,在民間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第五師雙河市,感受剪紙的獨特魅力。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走進“彭春梅名師名家剪紙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建黨百年、勞動光榮、偉人肖像、十二生肖、民俗文化等系列剪紙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幅幅指尖藝術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讓人驚嘆不已。
她就是這間工作室的創始人彭春梅,憑著對剪紙藝術三十余年的熱愛,用一把剪刀“剪”出別樣的人生,成為五師雙河市小有名氣的剪紙達人,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紅紙,在彭春梅手上,就像變魔術似的,折折剪剪,信手拈來,轉眼間一幅精美的窗花就躍然手上。
剪紙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民間技藝,也是職工群眾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景,需要一代代人追尋和守候傳承的文化足跡。第五師雙河市文旅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傳承、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厚植匠心精神。
八十三團天安一社區組織開展了趣味剪紙培訓活動。(楊麗娟 攝)
八十七團舉辦“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 非遺文化過大年 傳統剪紙慶新春”活動。(何科明 攝)
八十九團塔蕾幼兒園30多名幼兒老師歡聚一堂,全神貫注剪裁出各式各樣的紙花。(楊雅杰 攝)
沈夢蕓剪紙作品《花開富貴福》。
金映虹剪紙作品《龍鳳呈祥》。
陳靜剪紙作品《前程萬里》。
中國剪紙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濃縮了漢族文化的傳統理念,并與其他藝術相互交織傳遞古老文明。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專注地做好一件事,精益求精,這是做人的態度。
剪紙欣賞
“心凈心靜心境”不求快,只求好。在剪紙中感受匠心文化:精益求精、嚴謹,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凹艏埧梢宰屓诵撵o,這是剪紙的魅力,也是匠心文化的魅力。傳承非遺文化,學習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發光發亮。
人物簡介
彭春梅,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新疆兵團女畫家協會會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學會理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美術教育協會會員,第五師美術教育學會理事,第五師美術學科帶頭人,第五師雙河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理事,第五師民間藝術家協會秘書長,第五師雙河市“彭春梅名師名家剪紙工作室”領銜人。2018年獲得師市美術學科帶頭人稱號,2018年9月獲得師優秀教師稱號,剪紙《青花寄語》獲得兵團級一等獎,《鶴》獲得兵團工藝美術作品展金獎、《蒙古風情》獲得銀獎。2021年8月參加兵團工藝美術展覽《中國夢》獲得金獎、《童心向黨》獲得銀獎。2021年7月參加烏魯木齊建黨百年非遺文化作品展剪紙作品《我心向黨》入選并收藏。
(記者 趙龍 張桃飛
實習記者 朱春婷 通訊員 李萬葛)
來源 | 第五師雙河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 | 王涵
責任編輯 | 李海霞 李芳芳
執行主任 | 毛艷
審核 | 何其標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背6鞲1硎?,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