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1日,成都“大運好禮”評審委員會最終評審出20款產品進入首批“大運好禮”名單。棕編熊貓榜上有名,所營造的非遺生活美學場景將傳統技藝與在地文化巧妙融合,每一只熊貓都做得精致、細膩、飽滿、傳神,成為成都造“好物”的代言之一。
棕編熊貓,技藝發源于新都區新繁棕編。新繁棕編起源于清代嘉慶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棕編是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之一,是以棕櫚樹葉為原料編制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品。
棕草制品古來有之,比如蓑衣、蒲扇、草鞋等便是古代的棕編。新繁棕編源于古蜀國杜宇時代,成于漢代,興盛于清朝中后期。清代嘉慶年間,新繁婦女即已形成“析嫩棕葉為絲編織”的傳統,至清代末,新繁棕編絲帽作為奇技手工藝品進入宮廷,逐漸成為時尚而風行。
解放后,新繁棕編作為特色民間工藝品通過國家外貿公司進入國際市場,1958年3月,新繁棕編藝人編織的棕編工藝品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贊揚;1963年,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和陳毅出訪印尼,用新繁棕編的涼鞋、涼帽、枕巾、坐墊等作為禮品,饋贈外國友人。
棕編作為新都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世代傳承,保持了民間手工藝品的原生態特點,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和樸素自然的審美情趣。2006年11月,新繁棕編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遺產名錄”。2011年10月,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棕編的制作法是相通的,穿插、折拉、編扣、打結等,萬變不離其宗,都有一定規律。每年4月,匠人們會采集新出的嫩棕葉,用排針將葉劃割成細棕絲,搓成棕繩、級,經硫磺熏蒸、晾曬、浸泡等工序,制成潔白、柔軟的材料備用,或將部分棕絲染色備用。新繁棕編用料比一般草編細密,輕便,不易受潮,此種棕絲在國際市場上被稱為“四川草”,深受外商歡迎。純手工技藝的棕編,材質柔韌輕棕編選材較精,生產季節性強,以棕絲白嫩柔軟,精美適用,色彩明快,能負重,不吸潮為上。人們多在春秋季生產提包等,夏季生產鞋、帽等。品種主要有鞋、扇、包、帽、墊、盒、玩具等類,輕盈且實用性強,還防潮吸汗,不易受壓變形,很受歡迎。
如今,以合作社為基礎組建的新都夏河溪編織藝術中心設有棕編、草編、繩編、藤編、鉤編、竹編、陶瓷等非遺藝術展廳,游客朋友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看看,帶兩只“好物”熊貓回家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