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白水
縣域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
這兒有個傳說!
10月30號下午,融媒體大型直播——“壯麗七十年 奮斗新時代”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第十場---白水專場,邀請白水縣文化館副館長成萍、倉頡傳說傳承人王孝文、杜康酒釀造技藝傳承人楊志宏、白水豆腐技藝傳承人梁小軍一起走進直播室,話非遺,展技藝。
白水縣地處關中平原與陜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倉頡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倫造紙,有四圣故里之稱。
成萍介紹說,目前,白水縣共列入各級各類非遺保護名錄70項,其中倉頡傳說非遺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白水豆腐、杜康酒釀造技藝、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等5項非遺項目被列入省級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白水曲子坐唱、上徐泥塑、白水剪紙、白水三轉席等23項非遺項目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共有列入各級各類代表性傳承人1371人,其中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6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08人。
倉頡傳說是白水縣自古以來人們用方言口口相傳的、以倉頡造字為主要題材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它主要講述了倉頡造字的復雜過程,同時,還包含了用字敬字、降妖伏怪、斗智斗勇、圣人顯靈、木石變形、解釋節氣地名等內容;表達了當地勞動人民對倉頡的感恩和崇拜之情。
傳承人王孝文老師今年80歲高齡,退休之后開始整理研究倉頡傳說,并整理出版了書籍《我的倉頡夢》。說到倉頡傳說,老人滔滔不絕,直播室一時成了他的主場。他生動講述了“倉頡鳥跡書”“曬書臺”的傳說故事咱白水的這幾個非遺文化上直播啦.....,有網友留言:聽王老師講故事,就像小時候聽爺爺講故事。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白水杜康酒遠近聞名,傳承人李志宏高中畢業開始學習釀酒,距今已經30多年了。據他講,杜康酒和別的酒區別就在于水和釀造工藝,水必須是白水的杜康泉,釀造過程中要加入豌豆,經過五大工序,六道工藝才能釀出醇香的杜康酒。
白水豆腐制作工藝有400年歷史。白水堯頭村的梁小軍15歲開始和家里學習,七八年后出師,成為第六代白水豆腐傳承人。白水豆腐和杜康酒一樣,都是選用當地的水源來制作,豆子則選用白水的優質大豆,40分鐘才能出兩塊豆腐。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