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號)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京再添一處文化地標 秦淮·非遺館正式開館,南京再添一處文化新地標。上午,位于南京夫子廟核心區的秦淮·非遺館正式開館,這里也是南京市非遺體驗中心、秦淮區非遺保護中心。非遺館的開館,是2023中國·秦淮666國際消費節活動之一。
走進秦淮·非遺館,便能聽到悠揚的昆曲從曲苑奇葩區域傳來,吸引了不少市民。
據了解,自古以來,戲曲、曲藝藝術就是夫子廟與十里秦淮文化繁榮的重要內容。尤其在明清時期,京、昆、越、揚等各種戲曲在秦淮一帶大放異彩。為此,除了昆曲,這處展區還能聽到、看到皮影、提線木偶、南京白局、南京評話等多種曲藝“非遺”項目。
除了聽曲,展館內的“非遺”體驗項目更吸引小朋友。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學習制作雨花湯圓、秦淮燈彩,體驗手工拓印等項目,玩的非常開心。
據介紹,非遺館位于鈔庫街21號,總面積約7400平方米。館內展陳項目代表南京,輻射華夏。總展陳項目135項,其中列入人類“非遺”的42項,列入國家級、省市區級“非遺”的93項。館內擁有國家級、省級、市區級合作傳承人300人。夫子廟文化旅游集團黨總支副書記、副總經理劉晶晶介紹,這里是江蘇最大的非遺綜合體驗中心,小朋友、青年人、老年人來了以后,都能在這里找到喜聞樂見的項目,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
秦淮自古是南京眾多“非遺”的肇始之地,是華夏眾多“非遺”的交匯之地,也是當代南京各類“非遺”的聚集之地。秦淮區文旅局局長姜勇美介紹,非遺館設置在夫子廟核心區,免費開放,重要的是開放時間從早上九點持續到晚上九點,可以讓游客游玩夫子廟時有充分的時間在這里感受秦淮文化。以后,這里將成為南京又一個文化地標。
記者還了解到,4月30號,2023中國·秦淮666國際消費節正式啟動,貫穿全年。其中,非遺館開館正是消費節活動之一。數據顯示,自消費節舉辦以來,新街口、夫子廟、老門東等重點商圈、景區客流大幅增長,限額以上住宿業累計同比增長115.9%。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328.3億元,總量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長4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西嬌 通訊員/秦萱 編輯/玉潔)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