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號)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京再添一處文化地標 秦淮·非遺館正式開館,南京再添一處文化新地標。上午,位于南京夫子廟核心區的秦淮·非遺館正式開館,這里也是南京市非遺體驗中心、秦淮區非遺保護中心。非遺館的開館,是2023中國·秦淮666國際消費節活動之一。
走進秦淮·非遺館,便能聽到悠揚的昆曲從曲苑奇葩區域傳來,吸引了不少市民。
據了解,自古以來,戲曲、曲藝藝術就是夫子廟與十里秦淮文化繁榮的重要內容。尤其在明清時期,京、昆、越、揚等各種戲曲在秦淮一帶大放異彩。為此,除了昆曲,這處展區還能聽到、看到皮影、提線木偶、南京白局、南京評話等多種曲藝“非遺”項目。
除了聽曲,展館內的“非遺”體驗項目更吸引小朋友。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學習制作雨花湯圓、秦淮燈彩,體驗手工拓印等項目,玩的非常開心。
據介紹,非遺館位于鈔庫街21號,總面積約7400平方米。館內展陳項目代表南京,輻射華夏。總展陳項目135項,其中列入人類“非遺”的42項,列入國家級、省市區級“非遺”的93項。館內擁有國家級、省級、市區級合作傳承人300人。夫子廟文化旅游集團黨總支副書記、副總經理劉晶晶介紹,這里是江蘇最大的非遺綜合體驗中心,小朋友、青年人、老年人來了以后,都能在這里找到喜聞樂見的項目,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
秦淮自古是南京眾多“非遺”的肇始之地,是華夏眾多“非遺”的交匯之地,也是當代南京各類“非遺”的聚集之地。秦淮區文旅局局長姜勇美介紹,非遺館設置在夫子廟核心區,免費開放,重要的是開放時間從早上九點持續到晚上九點,可以讓游客游玩夫子廟時有充分的時間在這里感受秦淮文化。以后,這里將成為南京又一個文化地標。
記者還了解到,4月30號,2023中國·秦淮666國際消費節正式啟動,貫穿全年。其中,非遺館開館正是消費節活動之一。數據顯示,自消費節舉辦以來,新街口、夫子廟、老門東等重點商圈、景區客流大幅增長,限額以上住宿業累計同比增長115.9%。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328.3億元,總量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長4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西嬌 通訊員/秦萱 編輯/玉潔)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近日,南通市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海烽將家鄉地標與剪紙藝術巧妙結合,精心創作出多幅富有特色的剪紙作品。文峰塔、支云塔、電視塔、美術館、蘇通大橋等元素“躍然紙上”,給人帶來全新的城市印象。根據兩個字的橫豎撇捺,將文峰塔、支云塔和蘇通大橋等南通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