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新聞網 ( 熊輝 )(5月24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湖北主會場——湖北非遺產品優惠展銷季暨首屆非遺時裝秀新聞發布會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舉辦。“湖北非遺產品優惠展銷季暨首屆非遺時裝秀”活動期間,從5月31日至6月4日,設在武漢市國際會展中心的主會場。
“一塊茶磚走四方。長盛川青磚茶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46億元,當年實現利潤1030萬元,產品遠銷蒙古、俄羅斯等地,成為中蒙俄友誼的使者,趙李橋磚茶帶動5萬人就業,產品遠銷俄羅斯和西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陶宏家介紹,開幕式將推出《非遺耀荊楚》的專題匯報片,全面發布湖北非遺發展情況,并公布湖北首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并進行授牌及非遺企業代表發布湖北非遺產品優惠展銷季倡議。
“我們精選了湖北省內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展現地域特色和文化價值的非遺項目。”湖北省群藝館館長、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邢君成介紹,活動中還將舉辦“喜迎二十大 點亮新生活”湖北非遺成果展,按特色食品、手工制茶、傳統釀造、挑補織繡、手工工藝、傳統醫藥六個類別展區,設22個特裝展位,分別呈現長盛川青磚茶、孝感麻糖米酒、房縣黃酒、武漢漢繡、大冶刺繡等制作技藝。六個展區結合圖文、實物、聲光電多媒體等多種展陳方式,全方位展示湖北省非遺產品融入人民生活,非遺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脫貧致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經驗、最新成果等。
“‘錦繡中華 楚楚動人”湖北非遺時裝秀’,全面展示漢繡、堂紡疊繡、大冶刺繡、棗陽粗布、陽新布貼等多個湖北非遺項目的服飾系列精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以及調研員孫旭說,活動亮點以模特現場走秀結合文藝表演的方式,其中有70%為代表性傳承人手工精制的傳統服飾;30%為武漢紡織大學設計,將湖北非遺元素與現代服飾設計巧妙融合,符合大眾審美的時尚服飾。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陶宏家介紹,按照活動倡議和自愿原則,湖北全省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非遺項目四級聯動,線上線下聯動,全省22家非遺企業代表共同倡議,6至8月推出優惠展銷季湖北非遺產品優惠展銷季暨首屆非遺時裝秀5月31日開幕,100個項目、470個非遺產品全部實行優惠展銷,有的優惠幅度達50%,以此擴大消費、助力文旅企業疫后重振。期間,還將開展線上直播帶貨。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