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強國復興有我 傳承非遺文化」向陽鄉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強國復興有我 傳承非遺文化
為傳承和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廣大師生創設優良的人文環境與和諧的發展氛圍,2022年12月14日下午,南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榮昌老師,走進巷雅小學、向陽中心幼兒園開展了 “強國復興有我 傳承非遺文化——《五臺樂山傳說》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教室里,吳榮昌老師舉著一本帶有五臺畫冊的書籍,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同向陽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講述起五臺樂山的傳說故事。
講
座
現
場
到了巷雅小學,吳榮昌老師結合在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從五臺樂山傳說到泉郡昭惠祖廟與第一代海神通遠王,再到千年古官石道趕考路,將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相結合,內容豐富,引人入勝,層次清晰,環環相扣,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專注入神。
寓教于樂 傳承非遺文化
本次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增強了師生對向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豪感、榮譽感,培養學生對當地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好的傳承、弘揚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化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進一步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下一步,向陽鄉將以更豐富的形式繼續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以學校為紐帶,開展非遺知識和傳統文化的普及,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中來,傳承文脈,守護民族精神家園,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編輯:洪雅瓊、林祥貴、施新麗
一審:雷進榮
二審:葉蘋蘋
三審:陳永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