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節到延慶 市民可體驗18種非遺技藝
新京報訊(記者曹晶瑞 陶冉)1月7日上午,延慶區第九屆北京非遺大觀園活動在八達嶺鎮石峽村啟動。啟動儀式上,延慶區文旅局為“延慶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舉行了授牌儀式。
非遺授牌儀式。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2022年12月16日,延慶區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延慶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涉及五大類18項。其中,傳統舞蹈類:延慶高蹺;傳統體育類:陳式太極拳;民俗類:永寧大集;傳統美術類:糖畫、植物拼貼畫、傳統插花;傳統技藝最為豐富,包括:手工編織技藝、傳統皮活制作技藝、烘焙法制油技藝、三司村柏木熏肉制作技藝、延慶傀儡制作技藝、延慶傳統豬頭獅子制作技藝、傳統饸饹制作技藝、傳統虎頭鞋制作技藝、蒙鑲技藝、海棠汁古法熬制技藝、杏仁菜粥制作技藝、古建筑彩畫技藝。
在1月7日的啟動儀式上,延慶區文旅局為“延慶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代表舉行了授牌儀式。舉例來說,傳統皮活制作技藝是延慶地區一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手工技藝,內涵廣泛,囊括了幾乎所有的毛皮制品。傳統皮活制作技藝以皮材的制作為主,同時兼具對皮制品的修復、改造、保養。從選料、制版、雕刻、染色、斬孔、組合,傳統皮活制作技法多樣,制品包括馬具、箱包、服飾、文具、工藝品等。
延慶傳統插花藝術則萌芽于春秋戰國時期,盛行于唐,改革開放后得以漸興與發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傳統插花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籃、缸、筒等六大類。
延慶是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地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2023年1月7日至24日,延慶區將在9個鄉鎮的10個重點民宿聚集村舉行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活動,并推出“非遺美食宴”,市民可以親自動手,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上一篇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市民們在楊綠翠的指導下,用心制作出玲瓏有致、充滿生機的插花作品,釋放了生活壓力,收獲濃濃的幸福感。如果你是零花藝基礎,但也想在家里體驗插花的快樂,那么下面的插花小貼士能讓你初步了解花藝,一起來看看吧!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本心研續隴韻傳心實踐團赴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開展以“傳播臨夏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次臨夏之行,不僅讓珍貴的非遺文化基因被重新解碼和激活,更生動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在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文化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