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在保護傳承中綻放光彩

資迅| 2024-01-28| 0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草原上,藝人尕藏扎西(中)和同伴在彈唱格薩爾。新華社記者 陳 斌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文化繁榮成為這個時代的重要標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體現著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繼往開來,需要進行系統性保護、傳承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秉持賡續傳統、修復生態的文化發展戰略,在發掘保護、傳承發展中,使諸多深藏于民間的“非遺”項目存續狀態發生了積極變化,在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

挖掘歷史文化根脈,夯實“非遺”保護基礎

在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為人類文明留下寶貴遺產,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就有收集、保護這些遺產的優良傳統。近半個世紀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組織大批專家學者、藝術工作者、民間藝人開展科學嚴謹的普查、收集工作。如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就開始對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進行了大規模、有組織、有計劃的普查和采錄,編撰出版了十套“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投入,普查資源總量達87萬多項,使一批具有歷史價值、處于瀕危狀態的重要資料和珍貴實物得到搶救和保護。在此基礎上,國家及時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對代表性項目內容、表現形式、流變過程、核心技藝以及傳承實踐,進行全面、系統、專業記錄。

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導方針,2011年,國家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下稱“《非遺法》”),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法律地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已有30個省(區、市)制定了相應的地方級條例。中國還建立了四級名錄制度和傳承人認定制度,截至2021年6月,國務院共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557項;截至2021年12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總計3063人。

傳承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獨有原則。“以人為本、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世代相傳、亙古綿延。十多年來,“非遺進校園”活動蓬勃開展,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使青少年了解中華燦爛文明,增強文化自信。組織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遺”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教學,實現傳承與創新。中國現有162所職業院校設立了專業示范教學點,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發揮了積極作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組織宣傳工作,國家規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增強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中心、培育基地如雨后春筍,成為提升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和保護意識的重要場所。

作為最早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下稱“《公約》”)的締約國之一,中國積極宣傳《公約》精神,履行“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和振興”的職責,生動展現“中國智慧”,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之路,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截至2021年,中國共有42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4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優秀實踐名冊”1項,成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最多的國家。

開展“生產性保護”,促進“非遺”經濟發展

幾十年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為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的延續,增強“非遺”實踐的活躍性、實踐頻率的穩定性,中國提出了生產性保護理念,即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社會價值的資源轉化,這與《公約》提倡的非遺助力經濟發展的包容性理念高度契合。近年來,10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在中國應運而生,根據地域、民族等特點,在核心技藝的保護與傳承中,擴大非遺藝術衍生產品生產,提高傳承人的地位和收入,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成為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僅以云南普洱茶為例,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從中國版圖上看,寧洱如嵌在崇山峻嶺之中的一片金甌。在這片36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區占96.8%,19.5萬人口中,少數民族占55.5%。全縣20.48萬畝茶園分布于6鎮3鄉85村。自2008年6月普洱茶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后,這項技藝日益受到社會重視,45位縣級以上“非遺”傳承人活躍在茶園、作坊,建立了幾十個傳習所,帶領茶農用傳統技藝和勤勞智慧創造財富。當地政府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文化三大優勢,通過現代信息傳播與流通渠道,建立起普洱茶集散中心,使寧洱茶農徹底擺脫貧困,走上脫貧致富康莊大道。寧洱縣大力推動工商企業和農業龍頭企業廣泛參與,建設普洱茶生產原料基地、加工基地,探索建立“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積極鼓勵傳承人創新性實踐,將現代工藝融入傳統技藝,利用茶葉的可塑性和緊壓茶模具,研制出七子餅、金瓜茶、沱茶,以及傳統吉祥字樣的緊壓茶產品,打響普洱茶的國際品牌。事實證明,普洱茶的生產性保護、創新性實踐、群眾性傳承,給這項古老的人類文化遺產打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使其走向千家萬戶。

構建“整體性保護”,保障“非遺”持續發展

《非遺法》指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注重其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整體性”,除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體的整體性外,還強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其相關的實物和場所,以及依存的自然環境構成的整體性。

良好的生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中國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分布和與其相關的自然、生態、人文、經濟等因素,劃定出保護區域,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延續和傳承,與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相結合,構建以“非遺”項目為保護核心的文化生態系統,實現整體性保護。2007年至2020年,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先后在17個省、區、市批準設立了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和1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它們在遺產傳承、生態保護、文化傳播等方面積累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如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以海洋漁文化為保護內容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其以象山縣石浦鎮行政區域內的部分古村、古街道及海島為中心點,展示媽祖習俗、漁商、漁貿等生活場景,傳授漁燈、船模、海洋生物模型制作,表演魚燈舞、馬燈舞等民間非遺技藝,這些民間活動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與海洋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典型的文化生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分布在廣闊的農村,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因此,鄉、村自然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例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中國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最多的實驗區之一,共有56項78處保護點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里峰巒疊嶂,茂林修竹,清流映帶,風光無限,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瑤族、壯族、土家族等46個民族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多年來,實驗區通過建設“100個傳承保護發展示范村”,創新“民族文化+”理念,制定“千人傳承培訓計劃”,舉辦“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等活動,使非遺文化融入各族民眾的生產生活之中。

我們也應看到,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多元文化的沖擊,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如農耕文明被弱化,具有“非遺”特指意義的傳統社區逐漸消失。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功能被新的生產生活、文化娛樂方式取代,生存空間受到一定程度擠壓。近年來,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強調在“非遺”保護工作中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將散落于民間的民俗、工藝、相關實物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百姓視線、融入百姓生活。2021年頒布的《“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指出,圍繞新時代新任務,統籌協調非遺保護傳承與經濟發展、城鄉建設、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的關系,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等6部門制定《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支持利用非遺工坊、傳承體驗中心等場所,培育一批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體驗基地;塑造“一鄉一品”“一鄉一藝”“一鄉一景”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鄉村文化名片。我們要在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有效機制建立的基礎上,將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納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有廣闊前景和巨大的發展空間。非遺人要努力探索,積極實踐,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人們認識技藝之美、匠心之美,感知傳統之美、生活之美,感悟中華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有力載體。

(作者:葛玉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推薦

文化中國行·千問千尋大運河 | 運河波光,如何滋養滑縣這座“豫北糧倉”?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資迅 139 2025-08-18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文化帶非遺大展(原創)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資迅 149 2025-08-17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借非遺串起運河記憶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資迅 68 2025-08-16

“五一”打“咖”江門開平赤坎華僑古鎮,品味“啡”常味道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資迅 83 2025-08-14

陳學朝:讓福州非遺禮餅香飄非洲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資迅 79 2025-08-12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小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在|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林俊逸高圆圆第1190章|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精品96在线观看影院| 天天色影综合网|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欧美黑人乱大交ⅹxxxxx|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麻豆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模杨依粉嫩蝴蝶150P|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性生交活XXXXXDDDD| 国产日韩欧美网站|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91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极品丝袜老师h系列全文|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一级毛片在线完整观看| 波多野结衣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