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儀式廣東省文旅廳供圖
中新網中山6月11日電(記者程景偉)6月11日是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中山)暨石岐龍舟文化周啟動儀式當日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現場為廣東省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正式授牌。
民眾參觀肇慶古法造紙工坊麥瑞聰攝
此次啟動儀式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山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舞蹈——醉龍舞中拉開帷幕。來自廣東梅州的杯花舞、清遠的瑤族長鼓舞、中山的咸水歌悉數亮相,共同演繹嶺南文化豐富多樣、異彩紛呈的魅力。
據了解,廣東省共有18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其中,珠璣巷人南遷傳說、竹板歌、莫家拳、潮州菜烹飪技藝、米粉制作技藝(沙河粉傳統制作技藝)、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等6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禪宗祖師傳說(六祖傳說)、獅舞(上川黃連勝醒獅舞)、蔡李佛拳(廣州北勝蔡李佛拳)等1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4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65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6項。
中山咸水歌亮相廣東主會場(中山)廣東省文旅廳供圖
本次活動為期四天,以非遺項目表演、非遺購物節、非遺墟市、代表性項目圖片展等多種形式,展示廣東省非遺魅力。廣東省非遺墟市在中山孫文西路步行街同步開市,共有80家非遺商家參展,結合非遺購物直播,線上線下面向民眾、連接市場,讓非遺看得見、嘗得到、可帶走。
2022年廣東省“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也在啟動儀式上發布。此外,廣東全省各地也同步相關活動,其中,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肇慶主會場(四會)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民眾紛紛體驗古法造紙和活字印刷非遺技藝。(完)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
尋美云南”非遺傳承和鄉村女性賦能項目,探索“全鏈條”賦能與“非遺+”等創新模式,支持非遺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女性在更廣闊的非遺舞臺展現文化自信。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