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從衣食住行到藝術人文……1月16日,以“非遺新體驗”為主題的首屆國潮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頒獎儀式,有50件作品脫穎而出。
圖說:首屆國潮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頒獎儀式今舉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自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賽啟動以來,短短兩個月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到了700多個非遺參賽作品。經過初審、專家評審、網絡評選及組委會終評等環(huán)節(jié),評選出“最佳產品獎”“最佳設計獎”“最具潛力獎”,及一批“創(chuàng)新、好用、可轉化”的國潮文創(chuàng)產品和設計方案。
獲獎作品將文化傳承融入生活,讓傳統煥發(fā)時尚魅力,實用與創(chuàng)意兼?zhèn)洌I國潮文創(chuàng)新趨勢。例如,上海朵云軒集團積極探索虛擬數字產品領域,數藏產品《木版水印任伯年群仙祝壽圖》模擬《木版水印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實物金箋通景十二屏的形式,將產品做成十二件“郵票”整套形式,在朵云軒拍賣三十周年之際,成為非遺觸探“0和1”數字世界的首發(f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石氏傷科療法為石蘭亭于1880年所創(chuàng),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將其與中國傳統的香文化相融,設計作品“蘭亭香箋”以芳香性精油(豆蔻、佛手、薄荷)結合石氏傷科頸椎導引操圖示,通過棉白紙賦型,制作成香箋,既便攜又環(huán)保,還可根據香箋上的圖示進行頸椎鍛煉;上海沈大成餐飲速食有限公司設計的“仙桃賀壽”,采用糕點制作的非遺技藝,輕彈的糯米皮水蜜桃果與桃型瓷器搭配成禮盒,食品與工藝品的跨界組合,充滿祝福寓意。
圖說:嘉賓探討如何讓非遺元素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大賽通過促進非遺與藝術、旅游、互聯網等相關行業(yè)的有機結合,讓非遺元素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理念中,讓非遺的工藝工序出現在文創(chuàng)產品的制作工藝中,拓寬或延伸了非遺項目自身的功能屬性,為從事非遺傳承保護的企事業(yè)單位、組織及個人擁抱市場,實現非遺資源的活化利用開辟了新的路徑,推動非遺連接人民美好生活,以實際行動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非遺,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彰顯上海設計之都的創(chuàng)新實力。
大賽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上海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上海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聯席會議辦公室、上海東方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支持舉辦;上海中醫(yī)文獻館、上海第一食品連鎖發(fā)展有限公司協辦。
從存在形態(tài)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qū)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guī)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tài),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