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成博
伴隨著鏗鏘的鑼鼓,一條彩龍時而騰飛云霄、時而龍游四海,栩栩如生勝似真龍,現場頻頻熱烈叫好。這是國家級非遺黃龍溪火龍燈舞的表演現場。
1月16日下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成華區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華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承辦的“天府非遺——龍騰獅躍迎春會”在成華區杉板橋社區揭幕,開啟為期兩天的非遺“大餐”。
現場市民享用非遺大餐
本次活動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為主題,以線上、線下聯動兩種形式舉辦,包括啟動儀式、龍燈競技、龍燈巡游、非遺活態展示展銷等七大活動版塊。
舞龍
活動重頭戲是龍燈競技和巡游活動。這是成都組織的最大規模傳統龍燈競技比賽和巡游展演,來自成都11個區(市)縣500多人的17支龍舞隊、燈舞隊參與其中,四川客家龍舞、黃龍溪火龍燈舞、四川車燈、永盛牛燈、磁峰龍舞等隊伍輪番上陣,共同角逐兩大類8個獎項,給市民提供一個集中欣賞優秀龍舞、燈舞表演的舞臺,充分體現出“人民是文化的繼承者、創造者和享受者”。
表演現場
寫春聯
在非遺活態展示展銷板塊,聚集了年畫、糖畫、吹糖人、剪紙、繩編等項目,供廣大市民現場體驗,成都手作還現場組織了20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非遺展示展銷項目,供市民品鑒;非遺名家名段展演活動,給市民朋友帶去連續兩天的兒童木偶專場、四川曲藝專場和民族音樂專場的滾動演出;民俗鬧春系列活動則在現場為群眾送春聯、送“福”字,組織開展猜燈謎游戲。這一系列活動為廣大市民提前營造出濃厚的新春喜慶氛圍,帶來一個豐富、祥和、歡樂的“成都非遺味”幸福年。
從1月18日起,天府直播平臺將以“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為主題,將精彩的活動內容以網絡轉播的形式呈現給更多的觀眾,整個線上展播活動將一直持續到大年十五。
牛燈舞
據悉,本次活動作為成都傳統節日振興工程的內容之一,旨在讓傳統節日煥發新生活力,為廣大群眾送去一份來自非遺的新春祝福,進而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據記者了解,成都于去年已啟動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有助于喚醒民眾內心的儀式感、認同感、使命感,從而增強城市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影響力,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照片由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