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橋”首未來·非遺偶“愈”進社區(qū)揭牌簽約儀式在打浦橋街道社區(qū)(老年)學校內舉行,如果說當初以海派木偶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主的“萬物皆偶”工作室落戶打浦橋社區(qū),是一次美妙的“偶遇”,那么這次由打浦橋街道社區(qū)(老年)學校攜手工作室共同推出的非遺偶“愈”——海派木偶課,則成就了一次身心的“偶愈”。這也是非遺海派木偶戲首次以課程的形式走入上海的社區(qū)學校中,開了先河。
儀式上,“萬物皆偶”工作室主理人項春雷表演了精美的杖頭木偶紅綢女,接著又在紙板搭成的小劇場里,靠一只手、一個晾衣架、一件舊衣服和兩只白手套等日常物品組成了一個“偶”,表演了一場小巧滑稽的手偶戲,可能觀眾會覺得好奇,這也算“偶”?
不光如此,在工作室里,還有著各式各樣的花式“偶”,項春雷隨手拿起一條綠色的“毛毛蟲”,其中暗藏機關,一番擺弄下來,小草開了“花”,逗得一旁的小女孩咯咯大笑。項春雷介紹,其實現(xiàn)在木偶并不僅僅是一門傳統(tǒng)的非遺技藝,而是一門活在當下,能夠應用在生活中各個場景的學問,木偶制作一直在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使用的材料也多種多樣,發(fā)揮一點想象力,生活中的各種物品都能隨時隨地化身為“偶”,每個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偶”,這便是“萬物皆偶”的意義所在。
2023年12月,“萬物皆偶”工作室在打浦橋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落地。首次亮相舉辦的“非遺進社區(qū)——歡樂木偶展”就受到了社區(qū)居民的熱烈歡迎,在接下來一次次的非遺推廣活動中,工作室吸引了黃浦區(qū)第四社區(qū)教育中心主任、打浦橋街道社區(qū)(老年)學校常務副校長邊守青的注意,在與項春雷進行深入交流后,雙方都覺得讓“木偶”走進社區(qū)學??梢詾橹?,現(xiàn)在市民想要學習各種藝術都可以找到地方和途徑將非遺海派木偶課引入社區(qū)學校,這個街道開了先河,但唯獨偶戲少有,以“偶”為橋梁,讓大家在了解這門非遺技藝的基礎上,更能夠通過“偶”達到藝術療愈的功能,海派木偶課的嘗試就這樣被確定了下來。
邊守青介紹,首批非遺偶“愈”——海派木偶課學員來自社區(qū)的志愿者,“我們希望通過課程,把他們從熱心公共事務的志愿者,變成熱心非遺傳承的志愿者,同時通過課程的學習,他們也能換一種眼光看事物,把‘偶’這種形式運用于未來的工作中,成為處理其他棘手事務的‘愈合劑’?!薄拔磥?,我們還將結合不同的需求,多元化多途徑地‘送課上門’,把‘偶愈’帶入校園,帶入工作園區(qū),帶給不同年齡段的社區(qū)居民們,帶給生活在我們這片區(qū)域的外國友人們。我們會不斷拓展市民學習時空,提升市民學習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使得終身學習成為市民的生活方式?!?/p>
作為課程主講人之一的項春雷表示,先培養(yǎng)社區(qū)志愿者,也希望他們能夠在學習之后為教學、推廣木偶課程服務,影響更多對木偶有興趣的人,培養(yǎng)更多海派木偶文化的傳播者。課程的設置上,除了讓大家了解木偶這門非遺技藝的歷史、分類,也會帶領大家了解偶劇的“幕后”,工作室主創(chuàng)團隊成員,有著三十余年木偶設計、制作經驗的單江峰,將在之后的課程中為大家解密木偶是如何制成的,整個木偶制作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藝術療愈之旅。過程中,希望大家對生活睜開全新的眼睛,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稀松平常的事物,會得到別樣的感受,而在靜心制作的過程中,在與團隊成員合作的過程中,也會重新審視、體會自己當下所處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喜訊傳來,上海黃浦區(qū)打浦橋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海派木偶戲”入選第九批上海市黃浦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而作為“萬物皆偶”工作室的主理人,項春雷入選第十批上海市黃浦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
多年來,打浦橋街道社區(qū)(老年)學校堅持多元化辦學,課程設置多樣,先后開設了樂器類、聲樂類、語言類、家政類、非遺文化類等56門課程,海派木偶課成為其中最新加入的“成員”。未來,結合社區(qū)學校非遺偶“愈”——海派木偶的課程,打浦橋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也將繼續(xù)全面打造木偶創(chuàng)新藝術實驗基地,充分發(fā)揮非遺文化在加強社區(qū)治理、增進社區(qū)凝聚力、維系鄰里和睦關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形成保護傳承非遺的濃厚氛圍,構建社區(qū)文化新格局,讓“偶”成為一種新的社區(qū)人際溝通方式,并把“偶”融入日常社區(qū)文化生活,從中生出一條文化創(chuàng)新的探索之路。
記者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黃騫文
圖片 /邵林峰 瞿煌俊
視頻 /高磊
市民們在楊綠翠的指導下,用心制作出玲瓏有致、充滿生機的插花作品,釋放了生活壓力,收獲濃濃的幸福感。如果你是零花藝基礎,但也想在家里體驗插花的快樂,那么下面的插花小貼士能讓你初步了解花藝,一起來看看吧!
10月26日,江蘇大學求知書院和藝術學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藍染”體驗美育勞育實踐活動?!彼囆g學院李明珠副教授為同學們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教學。明德”校訓的藍染作品呈現(xiàn)大家眼前。“參與此次藍染活動,我深切體會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鼻笾獣簼h
第七屆進博會新聞中心“上海非遺客廳”老香齋產品其中,來自寶山區(qū)的非遺項目老香齋茶點制作技藝,帶著LASER&MANTA聯(lián)名禮盒亮相“上海非遺客廳”,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秾ほ櫤E伞ひ捰胺沁z》老香齋黃油蛋卷圖《尋蹤海派·覓影非遺》卡牌“上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社區(qū)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qū)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xiàn)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fā)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xù),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