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履職進行時
福州晚報訊 記者16日獲悉我市保護傳承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我市加大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的搶救、挖掘、保護和傳承工作,引導群眾對傳統醫藥文化的認知,促進傳統醫藥文化全民共享。目前,福建省林如高紀念館已向社會免費開放,福州盤嶼中醫骨科醫院已封頂,預計年底前完成竣工驗收。
在今年初召開的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薛麗麗在《關于加大我市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傳播力度的建議》中指出,我省入選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有6項,其中我市有2項,分別是倉山區的中醫正骨療法(林氏骨傷療法)和羅源縣的畬族醫藥(六神經絡骨通藥制作工藝),建議搭建傳播平臺、支持重點項目、創設文化氛圍,進一步保護好這兩項國家級非遺成果。
作為兩個非遺項目所在地,倉山區政府和羅源縣政府在回復代表建議時介紹說,就加大項目的搶救、挖掘、保護和傳承工作采取了行動:林如高紀念館設在林如高故居內,陳列面積800余平方米,集中展示林氏中醫正骨醫術。倉山區已將該紀念館打造成非遺傳習所,定期向未成年人開放。福州盤嶼中醫骨科醫院選址在倉山區,目前該項目已封頂,預計年底前竣工驗收。羅源縣支持成立畬醫藥協會,扶持并集中辦好10家左右畬醫畬藥館,打造羅源畬醫藥品牌。
記者從市文旅局和市衛健委了解到,我市出臺了諸多政策扶持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如公布庭洋坂村畬族醫藥青草藥種植基地、八井村畬族醫藥傳承示范基地等縣級非遺傳承示范基地;在壯大非遺傳承人隊伍、加強資金保障、收集出版相關資料等方面開展了相應工作。下一步,還將支持畬族醫藥、中醫正骨療法申報非遺展示館聯盟館,打造更多展示傳承平臺。
記者還了解到,我市結合非遺展示館建設,設置畬族醫藥、中醫正骨療法展區,并不定期開展義診活動,為市民游客免費看診,宣傳弘揚傳統醫藥文化。
上一篇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