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歷史文化名城
2500多年建城史
千百年來,太原人民
熱愛生活,傳承文化
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裝點著古城太原
臨近年關
一年一度的年俗表演項目
年貨采購也已經開啟
當年貨年俗遇上太原非遺
給生活帶來更多驚喜
讓你感受最地道的太原年文化
今天
小編為大家奉上
充滿年味的非遺社火表演與非遺工藝品
讓家里年味滿滿
一、社火表演類
太原鑼鼓
“絳州的鼓、威風的鑼、太原鑼鼓舞大镲”。太原鑼鼓情態激奮,忽而拋镲亮相,忽而懷抱金瓜,十八般武藝引人入勝。
風火流星
風火流星融民間雜技和中華武術為一體的社火項目。一般是在晚上,籠中火花四濺,火借風勢,風助火勢,形成各種各樣的圖案。
清徐徐溝背鐵棍
“南莊的火,太谷的燈,徐溝的鐵棍愛煞人”清徐徐溝背鐵棍一根棍反映一出戲一個故事,一支采枝懸掛一個人,一根弓弦要站一個人,上下一體,同歌共舞,魅力無限。
清徐彩門樓
清徐彩門是一種集民間彩繪、傳統手工技藝、民間古建營造技藝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主要流行于太原、清徐以及周邊地區。清徐縣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獅子龍燈跑旱船,彩樓當街撐面面”,生動形象地概括了清徐彩門樓在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拔花花
“拔花花”流行于太原市北門外,春節、元宵節期間的競技類項目,比體力、比技巧、比身姿。常有青年小伙以此項目,一顯身手,摘得鮮花,拋給心愛的姑娘。
西華門舞獅
西華門舞獅屬北獅文獅類,戲彩珠、登天臺、滾繡球等,是太原正月里不可缺少的社火項目。
二、非遺兔年作品
太原傳統剪紙
太原傳統剪紙是太原民眾十分喜愛的傳統民間藝術,它以紙張為原料、剪刀為工具,以鏤空藝術為表現形式,既有北方剪紙的粗獷,也有南方剪紙的纖秀,給人以含蓄自然之美,濃縮了太原古老文化藝術的魅力。
晉繡(武氏繡法)
晉繡作為山西省的地方繡種,依托獨特的民間地域文化,伴隨著五千年文明史相承不衰。
太原漆器傳統手工技藝
太原漆器傳統手工技藝起源于春秋,興于唐代,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尤其是推光漆器因其工藝獨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張氏彩泥塑藝術
彩泥是一種燒烤黏土,有良好的可塑性,延展性,柔韌性是制作泥塑作品的重要原料之一。張氏彩泥塑以民俗文化為內涵,以泥塑擺件、掛件和其它材質結合的系列作品深受人民喜愛。
太原非遺項目
燦如繁星
美輪美奐
過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新年
來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剪紙傳承人徐長琴為了提升剪紙技藝,徐長琴自費到外地學習,參加比賽,拜訪全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和名家。眾多榮譽不僅是對徐長琴剪紙藝術的肯定,也是對她傳承非遺的贊賞。徐長琴將永葆初心,用她的雙手創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讓這項非遺技藝真正地在昌吉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現場主辦方發布5條非遺美食線路,通過“美食+非遺+景區”立體化模式,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邀請游客在游山西好風光的同時解鎖三晉美食密碼。
近日,南通市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海烽將家鄉地標與剪紙藝術巧妙結合,精心創作出多幅富有特色的剪紙作品。文峰塔、支云塔、電視塔、美術館、蘇通大橋等元素“躍然紙上”,給人帶來全新的城市印象。根據兩個字的橫豎撇捺,將文峰塔、支云塔和蘇通大橋等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