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文化 | 泗洪?梅花舞獅
梅花舞獅,也稱梅花獅子舞。
梅花舞獅是活躍于泗洪縣梅花鎮及周邊地區乃至蘇北一帶傳統的民間舞蹈。
梅花鎮位于泗洪縣城北郊14公里處,東與金鎖鎮接壤,北鄰歸仁鎮,西與安徽泗縣劉圩鎮為鄰。據《泗洪縣志》記載:梅花鎮原名梅花鄉,因境內有九座梅花山,鄉境有梅花而得名。該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
梅花舞獅源于山東張姓人的傳藝。清道光26年(1846年),梅花趙莊許立三,考進了武舉,被人一直稱為許三老爺。許三老爺身邊有個山東籍的貼身隨從,姓張,十分擅長舞獅。許三老爺中舉后,就讓他在梅花山下舞獅傳藝,期間他收了不少徒弟,一時舞獅的技藝得到迅速傳播。
一百多年來,經歷歷代師徒傳承、家族傳承,在舞獅人的創新完善下,梅花舞獅的動作、內容得到豐富,除了有翻騰、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動作,還形成了三種組合表演和走梅花樁、躥桌子、踩滾球、前后空翻、360度擰彎等高難度驚險動作套路。梅花舞獅有著外形夸張、形象逼真、神態憨態可掬、動作高超驚險等特征。
梅花舞獅在當地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尤其在新的歷史時期,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文明建設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梅花舞獅的表演,不論是單獅、雙獅,還是四獅表演,其動作和諧有趣,同時表現出較高的技藝,舞獅活動已成為人們重大節日不可或缺的活動,能夠愉悅人們的身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梅花舞獅雖由外地傳遞而來,但它的歷史悠久,已被當地人所認可,成為泗洪當地民間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表達了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對研究泗洪當地民間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END
審核: 劉寶石
審稿: 孫小敏
編輯: 郭 瑤
轉自:濕地之都水韻泗洪。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請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下一篇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