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可追溯至1875年的上海老飯店,17日迎來了豫園店的重新開放。
上海老飯店原為榮順館,系上海浦東川沙張氏夫婦開設在上海老城廂的小飯館,因烹飪手藝精湛,口耳相傳,后來被昵稱為“上海老飯店”。今天,當人們翻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上海本幫菜肴傳統烹飪技藝”的保護單位就是歷史悠久的上海老飯店。
1月17日,上海老飯店豫園店重新開門迎客。
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的“除夕宴”,一直被視為薈萃上海本幫菜肴傳統烹飪技藝的頂級盛宴,也是“非遺宴”中集大成者。重新開放的上海老飯店豫園店特別推出“非遺十二道”——油爆河蝦、草頭圈子、八寶辣醬、青魚禿肺、清炒鱔糊、扣三絲、八寶鴨、紅燒河鰻、蝦籽大烏參、松鼠鱖魚、清炒蟹粉、腐乳扣肉。
上海老飯店豫園店廚師長、第五代非遺傳承人羅玉麟說,所謂的“非遺十二道”全部都是自上海老飯店品牌創立以來經久不衰的招牌菜,不僅體現濃郁的上海本幫口味特色,相關歷史文化也包含在一道道佳肴中。為了讓顧客進一步了解“非遺十二道”背后的故事,店內特意在新菜單上配有文字簡介,讓“非遺宴”既可品嘗更可品味。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上海本幫菜肴傳統烹飪技藝”代表作——八寶鴨。
“除夕全天包間已訂滿,部分特色非遺菜肴,需要提前致電預約。”前臺客服人員面露喜色。她同時告訴記者,“非遺十二道”菜譜也非僅僅供應春節前后的餐飲檔期,未來這些體現非遺烹飪刀法、調味、火候的菜肴,將成為店內的四季常備菜,服務更多中外食客。
除了菜肴上新,上海老飯店豫園店歷經10個月升級擴容工程也可圈可點,在近7000平方米的空間內,可容納約1500名賓客同時用餐,使得這家百年老店成為大豫園地區的中餐館“旗艦”。
羅玉麟說,老店傳承還要靠不斷培養人才,目前由他帶教培養的第六代學徒就有6位。相信農歷兔年,隨著堂食餐飲消費市場進一步升溫,上海老飯店會越開越興隆。
記者:許曉青
受訪機構供圖
上一篇
下一篇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十一黃金周來了,以上海老飯店、綠波廊、上海德興館、南翔饅頭店、松鶴樓等老字號為代表的滬上餐飲門店結合傳統節氣文化,以當季食材為主題推出時令美食,等著消費者來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