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月20日電(記者郭軼凡、吳思思、黃浩銘)鏡頭中,一張紙、兩把剪刀、三五分鐘,巧手翻飛間一只憨態可掬的福兔窗花便剪好了;鏡頭外,工作室里的香囊、服飾、紙傘等剪紙文創產品令人目不暇接,把這間算不上寬敞的農家屋擠得滿滿當當。
鏡頭里的人是羅華清,兔年新春將至,這位出生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思平村的剪紙藝人,同往年一樣拍下了生肖剪紙教程,向觀眾傳遞祝福的同時,她希望“仫佬族剪紙能被更多人看見”。
1月16日,在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思平村小稔屯,一名民間剪紙藝人在進行生肖兔剪紙創作。 新華社發(廖光福 攝)仫佬族剪紙技藝由仫佬族群眾代代相傳,以日月、花鳥、魚蟲、勞作場景等農業生活主題為主,造型古樸、簡潔、風趣,兼具夸張性、幻想性、寫意性等特征,極具民族特色。2018年,“仫佬族剪紙技藝”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羅華清正是這項非遺技藝的傳承人。
羅華清家是遠近聞名的手藝人家,“逢年過節本村外村的都排隊過來等我家的剪紙和刺繡”。自記事起,她就開始跟隨母親與外婆學習剪紙技藝,這項傳統的手工技藝學習過程不用畫圖,也不靠筆記,全憑一雙眼觀察。
“畫面都在心里,像這個兔子我腦子里就有上百種形態。”羅華清說。在仫佬山鄉長大的她看山、看水、看花鳥魚蟲、也看田耕布織,把所見所聞都剪在了作品中。多年過去,羅華清練就一身絕活,凡是她看到的景象,都能剪個八九不離十。
起初羅華清并沒有把剪紙當作事業?!爱敃r想可能很難靠剪紙謀生,就去柳州做生意了。”靠著堅持和努力,她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人雖在外,她始終惦記著家鄉和剪紙手藝,讓她決定回鄉的是母親臨終時的一席話,“她說,我們家的剪紙手藝不能丟”。2014年,羅華清回到家鄉,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門手藝傳下去。
沒有教材、沒有圖樣,該怎么把這項技藝傳下去?羅華清最開始想到的就是靠自己教,“我們仫佬族剪紙學精難,但是入門容易,我教學校老師,老師就能教給學生,這樣就傳下去了”。
1月16日,在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思平村小稔屯,民間剪紙藝人展示自己的生肖兔剪紙作品。 新華社發(韋如代攝)借助當地政府組織的“民族文化進校園”等民族文化推廣活動,她開始了剪紙教學之旅。按家里人的話說,“她不是在上課,就是去上課的路上”。在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她毫無保留地將剪紙方法技巧教給學生,慢慢地也收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徒弟。
雖然對仫佬族剪紙感興趣的人變多了,可由于賺不到錢,村里老鄉的積極性卻始終不高。“真正把手藝留下來給更多人知道,還得靠產業?!?/p>
2022年,羅華清開始探索把剪紙作品做成文創產品,并在當地的旅游景區售賣,極具民族特色的剪紙圖案飾品獲得了游客的喜愛。
看到剪紙還能賺錢,不少村民撿起了已放棄多年的老手藝,在春節前自發組織“白兔迎新春”活動。羅華清信心更足了:“新年我就想多接點訂單,把我們整個村都帶動起來,讓村里老鄉多一筆收入,也讓我們仫佬族剪紙更‘出圈’?!保▍⑴c采寫:程睿澤)
剪紙傳承人徐長琴為了提升剪紙技藝,徐長琴自費到外地學習,參加比賽,拜訪全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和名家。眾多榮譽不僅是對徐長琴剪紙藝術的肯定,也是對她傳承非遺的贊賞。徐長琴將永葆初心,用她的雙手創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讓這項非遺技藝真正地在昌吉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