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四川省非遺館常態化活態化展示,為非遺傳承人、社會大眾、非遺保護工作者搭建一個深入了解、認識、普及非遺知識的平臺,四川省非遺館將陸續推出傳承人講展、非遺“藝”起學、非遺大講堂、非遺雅課、跟著節氣生活、非遺觀影會、四川黃河流域非遺展活態展示等系列主題活動。
非遺“藝”起學,會邀請不同項目的傳承人到展廳與大眾進行面對面授課交流,采取講授與技藝展示相結合、沉浸體驗式講學等形式,進行非遺技藝傳授。
8月20日上午,由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辦的“非遺‘藝’起學”——“藝”起學竹編,在四川省非遺館一樓展廳開課。
本期邀請到渠縣劉氏竹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朱琳為學員授課。朱老師首先介紹了竹編的歷史淵源、傳承意義,接著為大家講解了編織流程,“先把竹篾豎著擺一排,用膠帶將竹篾底部固定在桌面,再把竹篾橫著穿插進去……”一挑一壓,竹篾在指尖交相互壓卻整齊有致。
為了讓大家在短暫的體驗時間內能夠制作出一個完整的竹編作品,朱老師帶大家學習編織了容易上手的竹編小物件。先把經線按照特定距離排列好,再把一根根緯線細密嚴謹地穿插進去,就這樣,經緯交叉,絲絲相扣,編出格紋圖案,大家在朱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專心致志制作出自己的竹編作品。體驗材料雖簡單,工藝要求也并不復雜,但做出來的成品,卻十分驚艷,一艘小船、一枚胸針、一根吊墜……
這不僅是一次非遺手工體驗,更是一次切身實踐的非遺保護經歷。非遺“藝”起學的第一堂課圓滿收官,下次活動,期待有你的參與。
上一篇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