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鄭蕊)1月22日,地壇新春系列文化活動正式登場。大年初一至初五,專業院團文藝演出、非遺技藝集中展示、傳統民俗制作體驗、特色文創產品展覽……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在地壇公園集體亮相,讓市民充分領略東城喜慶祥和的濃厚節日氛圍,感受地道京味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據悉,春節期間,地壇公園北門八區廣場舞臺將連續5天舉辦“大地飛歌賀新春”文藝演出,專業文藝院團精心編排深受群眾喜愛的節目,奉上《歡樂中國年》《奮進新征程》《金兔迎春 歡樂東城》《明天更美好》等共10場節日氣氛濃郁的主題文藝演出,為市民打造內容豐富的節日文化盛宴。快板書、小品、相聲引來現場笑聲此起彼伏;雜技魔術川劇變臉高潮迭起,歡呼不斷……此外,雙簧、空竹、京韻大鼓、山東快書、河南豫劇等一系列形式多樣、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演出,都在節日期間集中呈現。
與此同時,此次地壇文化活動還設置了新春文化市集,16個商亭包含非遺老字號展示、民俗體驗、文博文創等項目,讓市民享受到“一站式”文化體驗,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獨特魅力。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兩會上,東城區委書記孫新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向市民推薦了東城特色伴手禮——兔兒爺。在本次新春文化市集上,“兔兒爺”的身影也出現在人們眼前,素白泥坯上兩只長耳朵、一張紅紅的三瓣嘴、一身彩繪華麗裝束,有的騎著馬或鹿,有的騎著老虎和獅子,色彩鮮亮、活靈活現……這就是來自北京規模最大的兔兒爺制作工作室——吉兔坊的泥彩塑兔兒爺產品。活動現場吉兔坊工作室負責人說:“兔兒爺是老北京的吉祥物,有400多年歷史,制作技藝是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春節期間特意把兔兒爺帶到地壇文化活動現場,就是想向大家展示老北京的特色傳統文化,也希望把新年的喜氣、平安帶給大家。”
除了兔兒爺制作,北京琺瑯廠、龍順成、面人彭等非遺老字號現場展示非遺制作技藝,并邀請現場觀眾進行親身體驗。多家文化企業攤位前人流涌動,網紅文博文創產品的展覽展示,吸引了大批市民駐足打卡。此外,北京稻香村、錦芳元宵、盛錫福等京城老字號企業,在活動現場推出特色京味傳統年貨、老字號產品,讓市民逛市集的同時體驗濃濃的年味兒。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文化活動期間,故宮博物院文創、中國美術館文創,聯動中國書店、文沁閣等也登場,進行書籍、繪本展賣,寶藏中國書店攜傳統文化專展亮相,孩子們自己動手體驗雕版年畫印刷,了解中華古籍發展的歷史、雕版印刷發展情況及拓印技巧。來自語文書店的“甲骨文”盲盒受到熱捧,多元創新產品展現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非凡的藝術魅力。
據悉,2023年春節期間,地壇新春文化活動將與東城區2023年新春游樂會、第八屆鐘鼓樓相聲會、宮里過大年、非遺鬧元宵等全區150余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聯動呼應,形成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時尚相結合的新春文化盛宴。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下一篇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