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這段動畫講述的是什么故事?”屏幕上,金箍棒光影劃過白布,白骨精剪影變幻身形——《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特別姿態登場,課堂瞬間沸騰。孩子們爭相舉手,在皮影短片預熱下,一場非遺文化傳承課正悄然展開,這是近日在湖北大學文學院推普實踐團隊的皮影非遺課堂上的生動一幕。
孩子們展示皮影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是用獸皮或紙板制成平面人偶剪影表演故事的傳統戲劇。通過團隊成員鎮致鵬的細致講解,孩子們對這門藝術有了初步認識。
在《皮影的起源》視頻中,漢武帝因思念李夫人,令方士以燈影再現其倩影,課堂響起輕嘆。這始于宮廷的傳說,后走入市井,經藝人巧手演化出萬千氣象。鏡頭轉向湖北云夢時,孩子們眼前一亮:“原來我們湖北就有這么厲害的皮影!”隨后鎮致鵬拿出教具,孫悟空在其操縱下做出各式動作,引得孩子們陣陣驚呼。
孩子們觀看《皮影的起源》
成員鎮致鵬借助教學用具為孩子們展示皮影
材料包分發到手中后,孩子們立刻埋頭創作:給人物卡紙涂上鮮亮的顏色,用兩腳釘固定關節,再將操縱桿穩穩粘好。指尖的專注里,藏著對非遺最生動的詮釋。
孩子們獨自創作屬于自己的小皮影
展示環節成了小型皮影劇場:有的小組演“三打白骨精”,竹棍一動,皮影威風凜凜;有的原創“哪吒鬧海”,光影間童趣盎然。孩子們舉著作品展示時,古老皮影戲仿佛獲得新生命。
孩子向老師展示做好的皮影
課程結束時,孩子們仍緊緊攥著操縱桿不愿松手。鎮致鵬向孩子們強調,“皮影非遺不是博物館里的老物件,它是我們手中舞動的精靈,是課堂上的歡笑,是從千年歷史走到今天的故事傳承者。”他希望更多孩子成為“皮影小戲迷”,讓跳動的光影繼續照亮文化傳承之路。(通訊員:鎮致鵬)
下一篇
沒有了
孩子們爭相舉手,在皮影短片預熱下,一場非遺文化傳承課正悄然展開,這是近日在湖北大學文學院推普實踐團隊的皮影非遺課堂上的生動一幕。孩子們展示皮影孩子們觀看《皮影的起源》孩子們獨自創作屬于自己的小皮影孩子們舉著作品展示時,古老皮影戲仿佛獲得新生
皮影戲是我國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做成人物剪影用來表演故事皮影戲非遺介紹的民間戲劇形式皮影戲非遺介紹,據史書記載皮影戲非遺介紹,皮影戲發源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朝,在元代的時候已經隨著海陸交往傳播到歐洲和西亞的一些國家,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