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加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11月12日下午,揚州市民革城建和文旅總支與宋夾城黨支部結對共建,將揚州刺繡、宋代點茶等傳統技藝送到景區,通過活態展演,讓黨員干部和市民游客能夠在沉浸式體驗中,直觀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當天下午,民革城建和文旅總支黨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蘇繡(揚州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吳曉平來到景區宋城書坊,向大家介紹揚州刺繡歷史傳承和保護情況,并現場展示刺繡技藝。據了解,揚州刺繡是流傳于揚州地區的傳統工藝,與蘇州刺繡的技藝屬同一門類,擁有“仿古山水繡”和“水墨寫意繡”兩大特色。2014年11月,揚州刺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活動中,黨員干部和市民游客在非遺大師飛針走線中,近距離感受揚州刺繡的精工細作和雅逸傳神。此外,活動中還進行了宋代點茶技藝展示,大家在茶韻飄香中,品味茶文化,領悟茶之道。
傳承非遺文化,同心筑夢未來。為加快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不斷擴大統戰工作的同心圓,活動中,宋夾城黨支部與民革城建和文旅總支的黨員干部們集體參觀了以“凝聚統戰力量,共建美麗景區”為主題的統戰文化主題長廊。此外,中山博愛之家揭牌儀式也在活動中舉辦,為兩黨學習交流、互幫互助搭建了平臺。
下一步,宋夾城黨支部將進一步加強與民革城建和文旅總支的交流合作,依托各自特色資源,精心組織多形式、多主題的統戰共建活動,凝聚發展力量,弘揚傳統文化,助力美麗揚州建設。(陳曉蕾 張玉峰)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崔佳明)揚州“非遺文化月”15日在瘦西湖景區啟幕,當地市民和海內外游客與10多個非遺項目零距離接觸,親身體驗古老傳統工藝流程,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感受民間藝術魅力。
六盤山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隆德縣的魏氏磚雕、楊氏家族泥塑已具規模,剪紙、刺繡等技藝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精美作品代表寧夏非遺符號在全國博覽會、民間文化藝術展覽會上大放異彩。透過這些作品,我們一定會看到固原市非遺人如何用他們的技藝展現生
”今(25)日,蜀繡傳承人閆永霞在由重慶市婦聯主辦的“巴渝巧姐”沙坪壩區專場非遺手工作品展主題活動上向市民免費教授刺繡技巧。在現場,沙坪壩區紅巖巧姐手工藝作品現場展示區充滿了獨居沙區特色的手工藝作品,磁器口街道剪紙、捏面人、書畫,石井坡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