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古琴、聽揚劇、品美食、賞非遺……6月24日晚,“揚州·好運集”非遺主題夜市在虹橋坊和明月湖同步開市,近百個文旅集市攤位隨著夜色拉開帷幕,60個非遺攤位,10余個手工文創攤位以及20個汽車后備廂,一系列具有參與性、觀賞性、趣味性的互動體驗活動,為市民和游客呈上了一場集觀賞、游玩、互動、體驗于一體的非遺“夜宴”。
△市民在夜市體驗通草花技藝
在活動現場,琳瑯滿目、做工精美逼真的簪花、通草花、香包以及刺繡吸引大批年輕女性圍觀。揚州通草花制作技藝傳承人王蘊玉,耐心介紹通草花的制作工藝,許多市民聽完后都紛紛現場體驗并購買。“現場擺攤既是展示也是傳承,還能通過交流‘吸粉’,獲得更多的‘回頭客’,帶動線上線下聯動消費。”王蘊玉說。揚州市中醫院名中醫、副教授劉曉靜下班后,也急匆匆趕來“擺攤”,為現場居民提供免費義診的同時,展示省級非遺項目“然”字門內科中醫術。
△市民在夜市體驗雕版印刷技藝 通訊員 供圖
現場還有揚州雕版印刷技藝、揚州剪紙、揚州刺繡、揚州文人香制作技藝、漢民族傳統服飾制作技藝等展示,非遺大師現場制作將幕后技藝搬到市民、游客面前。中央主舞臺上,舞龍舞獅、板凳龍、儺舞(跳娘娘)、湖船花擔等民俗項目,木偶劇、揚劇、揚州評話、揚州清曲等地方傳統文藝項目輪番展演,精彩紛呈。一項項非遺讓人流連忘返,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
△市民在夜市觀賞揚州曲藝
一場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有得樂的非遺市集,不僅讓傳統非遺與現代生活發生連接,讓更多人了解非遺、親近非遺、認同非遺,同時,也打通市民與非遺產品的“最后一公里”。“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這個廣場上跳廣場舞,或者圍著明月湖散步。這個非遺夜市很有意思,也讓我們多了一種休閑方式。”市民朱美紅說,非遺市集讓揚州人的夜生活多了一種可能。
據了解,此次非遺集市將持續至6月29日,每天下午6點半到晚上10點在明月湖和虹橋坊廣場雙市同開。在為期6天的活動里,還將免費發放2000張面值10元的消費券,讓非遺市集“活”起來、“熱”起來、“火”起來,成為揚州的消費“新熱點”和夜色“新名片”。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