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閣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2006年5月,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剪紙在中國是歷史悠久,并且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系,逢年過節,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墻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
剪紙的內容很多,寓意很廣,如娃娃、葫蘆、蓮花等圖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魚蟲等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剪紙表現的重要內容。
作為民間藝術的剪紙,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陜西窗花風格粗樸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紙秀美艷麗;宜興剪紙華麗工整;南通剪紙秀麗玲瓏等等。剪紙雖然制作簡便,造型單純,但由于其能夠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內涵,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因此是中國眾多民間美術形式的濃縮與夸張。
▼
· 鳳凰剪紙 ·
鳳凰代表著吉祥與和平,鳳凰擁有著人們賦予的神圣、崇高的內涵,所以鳳凰的形象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傳統的民間剪紙圖案中,如果出現了鳳凰的形象,則寓意著喜慶與幸福。▼
· 龍剪紙 ·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從古至今就受到人們的崇拜和尊敬,因此其形象也成為剪紙制作的重要素材。▼
· 花鳥剪紙 ·▼
· 臉譜剪紙 ·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 魚的剪紙 ·
魚的造型、紋路,以及魚鱗、魚尾巴的造型和紋路,在中國傳統首飾中應用的很多,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寓意美好,是吉慶、富裕、夫妻恩愛、前途美好的象征。▼
· 植物剪紙 ·▼
· 十二生肖剪紙 ·
剪紙藝術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那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近日,南通市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海烽將家鄉地標與剪紙藝術巧妙結合,精心創作出多幅富有特色的剪紙作品。文峰塔、支云塔、電視塔、美術館、蘇通大橋等元素“躍然紙上”,給人帶來全新的城市印象。根據兩個字的橫豎撇捺,將文峰塔、支云塔和蘇通大橋等南通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近年來,瞻淇魚燈非遺傳承人在保留傳統魚燈制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革新,同時延伸出數款供游客賞玩的新式燈籠。隨著魚燈知名度擴大,魚燈研學游、魚燈展演等業態不斷豐富。如今,魚燈已成為瞻淇村的一張靚麗名片,這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煥發著新生機。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