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27日訊(記者李智 實習記者張依依)“之前,我聽到過一些中國非遺文化的故事,但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臨近春節,寒風吹不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留學生馬卡拉臉上的笑容,她直言很榮幸能參與到《非遺過大年》的節目拍攝,“在老師(傳承人)的協助下,我嘗試親手制作了景泰藍和京劇臉譜,這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中國非遺很美,也很有趣”。
隨著虎年春節臨近,中國網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聯合打造的《非遺過大年》系列節目第一期于1月27日正式上線,該系列節目由北京市通州區文旅局、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中軸文化研究所鼎力支持。
眾所周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價值內涵,各具風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非遺過大年》系列節目,以介紹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為核心,并巧妙融入年俗文化,通過帶領留學生“沉浸式”參與體驗非遺藝術的創作,深入體會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以留學生的視角發現不一樣的中國。該系列節目擬推出八期,這些作品分別選取盤杠、景泰藍、毛猴制作、京劇彩塑臉譜等八種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為主題。節目中,來自俄羅斯、韓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國家的留學生走近中國非遺匠人們,在歡聲笑語中共同認識非遺藝術,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系列節目不僅展示了年味十足的非遺文化,同時為培養青年學子的新時代國際傳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皮影》節目的主創李苑童表示,這期節目是她第一次設計腳本并實施拍攝,“這是一次新奇的體驗,也是一種挑戰。此前,我更多的是參與學校給定的拍攝任務,而這次《非遺過大年》講述非遺“跨文化”故事,我需要獨自思考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關系,它們的連接是否和諧、精彩等。這幾天的拍攝行程,確實給我帶來了成長與思考。”
參與節目錄制的留學生們也受益匪淺,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青年學子王力表示,之前學校曾多次組織留學生去參觀中國傳統藝術,但這次與傳承人面對面的交流,讓他對北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體驗與了解,也讓他更加敬畏傳承人們的堅守精神。
據悉,《非遺過大年》系列節目是中國網《我眼中的中國》系列短視頻節目推出的第一季。未來,《我眼中的中國》將帶領留學生切身體驗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感受中國文化發展的脈搏,促進更多國際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助力中國發展。
附節目單:
《非遺過大年|皇家工藝景泰藍 獻給世界的賀歲國禮》
《非遺過大年|古法制筆萬毫齊力 用執著詮釋匠心》
《非遺過大年|花絲萬縷載古今 金火凝珍迎新年》
《非遺過大年|絹紗為膚絲為發 穿越千年的春節國風手辦》
《非遺過大年|粉墨春秋臉上描 虎譜生威賀新年》
《非遺過大年|曲調陳詞逢君笑 燈影戲夢薈新年》
《非遺過大年|指尖毛猴賀新春 喜迎冬奧年》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