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海生 通訊員 袁學歡
兔年大年初一至初七,惠州舉辦“時和年豐?惠新年?多彩非遺”惠州市非遺年俗文化周活動(下簡稱“非遺文化周”),七縣區各級非遺輪番走進位于5A級景區惠州西湖內豐湖書院,市民可參加游園、賞樂、品茗等傳統文化活動,享受非遺文化與書院文化的融合,度過一個文明平安、歡樂祥和且極具惠州特色的春節。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Play Video
Play
Current Time 0:00
Loaded: 0%
0:00
Progress: 0%
Duration 0:00
Fullscreen
This is a modal window.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Text
Color
White
Black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Opaque
Semi-Transparent
Background
Color
Black
White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Opaque
Semi-Transparent
Transparent
Window
Color
Black
White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Transparent
Semi-Transparent
Opaque
Font Size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300%
400%
Text Edge Style
None
Raised
Depressed
Uniform
Dropshadow
Font Family
Proportional Sans-Serif
Monospace Sans-Serif
Proportional Serif
Monospace Serif
Casual
Script
Small Caps
Reset restore all settings to the default valuesDone
Close Modal Dialog
End of dialog window.
1月24日(大年初三)9時,距離非遺文化周(惠東縣專場)開場還有1小時,就有不少市民風在豐湖書院門口等候,“前兩天來過,節目非常豐富,體驗后今天再來,希望以后能多舉辦一些這種節目。”市民康女士笑著說。在惠州工作20多年的市民文先生表示,活動文化氣息滿滿,對提升老百姓對古文化的認識,提升惠州城市文化名片都非常有意義。
市民一早就到豐湖書院排隊等候
現場,惠東稔山長排蓋子獅、惠東梁化藍氏集藝館斗牛獅惠東客家山歌等節目連番上演,贏得觀眾連連稱贊,同時,在展示區,多祝益和隆醬油、多祝冷粉等非遺美食也供市民免費品嘗。
其中,起源于明末清初,現為廣東省級非遺的惠東稔山長排蓋子獅,自古就是長排村民逢年過節助興娛樂的方式之一。據了解,惠東蓋子獅造型威猛,紅額青面,口闊、目大、鼻短,面額正中寫有“王”字,因其頭部狀似鍋蓋而得名,在獅班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舞蓋子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武功,極具陽剛之氣,舞動時注重馬步,舞姿勇猛而雄偉,氣勢非凡,觀賞性強,極具地域風情。
多年來,蓋子獅就像一種圖騰文化符號一樣,根植于長排村民的內心。“來到這里,可以讓更多市民認識非遺人,推廣惠州的非遺產品。”惠東稔山長排蓋子獅傳承人陳志豪認為,惠州舉辦這樣的非遺年俗文化周活動非常好,讓市民充分了解了惠州非遺年俗文化,有效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和自信。
現場精彩演出
惠州市旅游協會副會長李好介紹,在春節這個特殊日子里,讓廣大市民帶著家人、孩子一起來,現場體驗傳統文化中的游戲,大家不僅會很有成就感,其中樂趣也會與單純參觀景區會有所不同。其次,在豐湖書院舉辦此類活動,也是讓大家了解豐湖書院歷史,了解惠州的文脈,這里有很多故事,大家可“沉浸式”了解惠州文化故事。
現場精彩表演引來不少市民
記者了解到,非遺文化周從大年初一持續至大年初七,每天一個縣區專場,現已經舉辦了惠城區、惠陽區專場,接下來將舉辦博羅、龍門、大亞灣、仲愷專場,國家級非遺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莫家拳等將為市民帶來更加“過癮”的體驗。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李程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