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7日電 由浙江省非物質遺產保護協會傳統體育專業委員會、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寧波市五里鄉鎮人民政府主辦,寧波市內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紀念中國(四明)內家拳誕生350年暨內家拳學術研討會、中國(四明)內家拳鐵佛寺內家拳文化園奠基儀式”日前在鄞州區五鄉鎮鐵佛寺舉行。
出席活動的有省政府參事、非遺保護協會會長楊建新、副會長趙和平、辦公室主任吳延飛、省非遺保護傳統體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徐金堯、寧波市市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孔燕、鄞州區民宗局副局長張淑琴、五鄉鎮黨委宣傳委員吳祈德等。
武術界名流紛紛到場助興:中國武協老主席李杰、中國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吳彬、王培錕九段、中國武術八段、香港武術家奚財林等。
據寧波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如安教授多年深入調研考證:350年前清初在浙東學派創始人黃宗羲撰寫《王征南慕志銘》中確認內家拳流傳于浙東四明山一帶,曾一度銷聲匿跡,如今已列入省、市非遺名錄,第十三代傳人夏寶峰被列為代表性傳承人。
楊建新稱,非遺保護事業在全國鋪展正好十六個年頭。中國作為聯合國非遺保護公約最早締約國之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中國應該在文化非遺產保護中為人類做出更多的努力。
浙江作為國家非遺保護的試點省非常重視這項工作。中國(四明)內家拳是中華傳統武術的一塊瑰寶,是浙江省非常重要的一個非遺項目,也是寧波文化一張閃亮的金名片。在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慢慢步入后工業化時代,這種文化遺產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的意義與價值將更加凸顯。同時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態也令人憂慮,許多遺產正在迅速消亡甚至滅絕,目前有926名省、國家級傳承人中已有幾十位過世。現實迫使我們更加有緊迫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
李杰兩度到寧波考察四明內家拳,他贊揚夏寶峰不忘初心,癡迷鉆研、推廣內家拳的執著精神,讓祖傳的拳種在新時代更上一層樓。
吳彬老師十幾次深入鐵佛寺考察,他確信中國(四明)內家拳“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完全具備了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質。
王培錕教授稱,(四明)內家拳有350 年的歷史和濃厚的地方特色,為武術百花園增添了一朵奇葩。
奚財林八段為旅居香港的浙江籍武術名家,他為家鄉的內家拳成長壯大而自豪,祝愿四明內家拳早日晉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夏寶峰自2004年始,打破內家拳一貫秘傳的規矩,面向社會開放,將古傳的“敬、緊、徑、勁、切”五字秘訣和“正義心、混元勁、十二規約三要素教導學人,以其系統科學的養生功效備受關注,寧波財經學院將內家拳列為選修課,五鄉小學早操規定打內家拳。它已走出國門,約有6萬余人經常習練內家拳。
注:四明即寧波古稱謂。
來源:中國日報網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