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7日電 由浙江省非物質遺產保護協會傳統體育專業委員會、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寧波市五里鄉鎮人民政府主辦,寧波市內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紀念中國(四明)內家拳誕生350年暨內家拳學術研討會、中國(四明)內家拳鐵佛寺內家拳文化園奠基儀式”日前在鄞州區五鄉鎮鐵佛寺舉行。
出席活動的有省政府參事、非遺保護協會會長楊建新、副會長趙和平、辦公室主任吳延飛、省非遺保護傳統體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徐金堯、寧波市市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孔燕、鄞州區民宗局副局長張淑琴、五鄉鎮黨委宣傳委員吳祈德等。
武術界名流紛紛到場助興:中國武協老主席李杰、中國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吳彬、王培錕九段、中國武術八段、香港武術家奚財林等。
據寧波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如安教授多年深入調研考證:350年前清初在浙東學派創始人黃宗羲撰寫《王征南慕志銘》中確認內家拳流傳于浙東四明山一帶,曾一度銷聲匿跡,如今已列入省、市非遺名錄,第十三代傳人夏寶峰被列為代表性傳承人。
楊建新稱,非遺保護事業在全國鋪展正好十六個年頭。中國作為聯合國非遺保護公約最早締約國之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中國應該在文化非遺產保護中為人類做出更多的努力。
浙江作為國家非遺保護的試點省非常重視這項工作。中國(四明)內家拳是中華傳統武術的一塊瑰寶,是浙江省非常重要的一個非遺項目,也是寧波文化一張閃亮的金名片。在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慢慢步入后工業化時代,這種文化遺產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的意義與價值將更加凸顯。同時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態也令人憂慮,許多遺產正在迅速消亡甚至滅絕,目前有926名省、國家級傳承人中已有幾十位過世?,F實迫使我們更加有緊迫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
李杰兩度到寧波考察四明內家拳,他贊揚夏寶峰不忘初心,癡迷鉆研、推廣內家拳的執著精神,讓祖傳的拳種在新時代更上一層樓。
吳彬老師十幾次深入鐵佛寺考察,他確信中國(四明)內家拳“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完全具備了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質。
王培錕教授稱,(四明)內家拳有350 年的歷史和濃厚的地方特色,為武術百花園增添了一朵奇葩。
奚財林八段為旅居香港的浙江籍武術名家,他為家鄉的內家拳成長壯大而自豪,祝愿四明內家拳早日晉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夏寶峰自2004年始,打破內家拳一貫秘傳的規矩,面向社會開放,將古傳的“敬、緊、徑、勁、切”五字秘訣和“正義心、混元勁、十二規約三要素教導學人,以其系統科學的養生功效備受關注,寧波財經學院將內家拳列為選修課,五鄉小學早操規定打內家拳。它已走出國門,約有6萬余人經常習練內家拳。
注:四明即寧波古稱謂。
來源:中國日報網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