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海報。杭州文化廣電旅游局 供圖
中新網浙江新聞9月24日電 (謝盼盼 王題題 姜雄)9月23日,以“一眼千年 杭州人類非遺讓你看見!”為主題的杭州人類非遺項目LOGO征集大賽正式啟動。大賽的舉辦旨在為杭州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助力,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和合共生,彰顯杭州城市的文化自信。
此次LOGO征集大賽由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當日起至10月23日17:00,將面向全球征集杭州四大人類非遺項目(5個子項)的LOGO設計方案。
屆時,征集的作品將通過專家評分和網絡投票的形式進行兩輪評選,并于11月初評出15名獲獎者,即每個子項目評選出3名,分獲“最佳設計獎”“優秀設計獎”和“優秀創意獎”,每位獲獎者將分別給予8000元、1500元、1000元的獎勵。
在杭州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如閃亮的珍珠散落在杭州各處,珍藏著城市發展的寶貴文化記憶。而在眾多的非遺項目中,“人類非遺”項目可謂是熠熠生輝。
目前,杭州已有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4項(5個子項),即中國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余杭清水絲綿制作技藝、杭羅織造技藝)、中國古琴藝術(浙派古琴藝術)和中國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等。如今,它們已作為全球文化形態進入了人類文明傳承、保護和發展的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賽是杭州首次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征集LOGO,也是杭州非遺保護工作的一次全新嘗試。此舉旨在增進眾人對非遺的了解和熱愛,提高全社會對非遺保護工作的關注,推進杭州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完)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
中國44項非遺名錄144項榮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昆曲,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古琴藝術,2008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在中高考中的體現,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文物和藝術,它們更是承載著民族情感和歷史記憶的生動體現。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在積極應對現代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