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fā)《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85項和擴展項目名錄共140項。
此次公布的325個項目覆蓋全國31個省(區(qū)、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其中,96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的10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及一批服務民生、惠及百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7個原僅有1至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少數(shù)民族此次有8個項目列入名錄,包括俄羅斯族、塔塔爾族、門巴族、獨龍族等人口較少民族。
截至目前,國務院共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557項,包括民間文學類167項,傳統(tǒng)音樂類189項,傳統(tǒng)舞蹈類144項,傳統(tǒng)戲劇類171項,曲藝類145項,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類109項,傳統(tǒng)美術類139項,傳統(tǒng)技藝類287項,傳統(tǒng)醫(yī)藥類23項,民俗類183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確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本制度,也是中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已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共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一大批珍貴、瀕危和具有重大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
此次國務院公布新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對進一步推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建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tǒng)性保護水平、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服務國家戰(zhàn)略,有利于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各地區(qū)、各部門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tǒng)性保護水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xiàn)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chuàng)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qū),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xiàn)場體驗
近日,南通市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海烽將家鄉(xiāng)地標與剪紙藝術巧妙結合,精心創(chuàng)作出多幅富有特色的剪紙作品。文峰塔、支云塔、電視塔、美術館、蘇通大橋等元素“躍然紙上”,給人帶來全新的城市印象。根據(jù)兩個字的橫豎撇捺,將文峰塔、支云塔和蘇通大橋等南通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