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5月3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5月30日,南海網記者從海南省文體廳獲悉,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海南各地將有80多項活動同步開展,集中展示近年來海南非遺保護成果,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生動直觀的非遺體驗。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活動的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口號是“見人見物見生活”,“活態傳承、活力再現”,“非遺讓生活更美好”,“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海南省主場活動將于6月9日至10日晚在海南文化體育公園(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舉行。
主場活動主要包括啟動儀式、海南民間傳統技藝大展、海南傳統音樂舞蹈戲劇展演、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海南少數民族服飾秀、小小記者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成果及非遺出版物成果展、發放“非遺口袋書”、青海熱貢唐卡藝術展等1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其中包括40多個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0多名非遺傳承人將進行現場展示,活動將持續2天。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了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海南獲評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單位1個、先進個人3名。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確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1082人,海南新增5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主場活動的啟動儀式上,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將對海南省榮獲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榮譽證書。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