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甘肅非遺刺繡“玉兔香包”春節海外“云熱銷”
中新社蘭州1月28日電 題:甘肅非遺刺繡“玉兔香包”春節海外“云熱銷”
作者 閆姣
連日來,產自甘肅大山里的非遺文創產品玉兔香包,經“全球年貨節”線上平臺推出后,迅速受到民眾的喜愛,一經“出道”便售罄。“玉兔迎春的寓意美好,且手工香包做工精美,送給朋友非常有紀念意義?!蹦戏莾S胞孫想錄十分青睞這款香包。
不同于民間大紅大綠的配色,玉兔香包采用白底藍花,兔眼炯炯有神且堅毅,共有53道工序,凝聚了甘肅慶陽香包繡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多年的心血。她2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中國兔文化將玉兔視作祥瑞,融入手工刺繡后更栩栩如生,“小兔子含大文化,希望得到海內外友人的喜歡。”
從山村繡娘成長為“國際巧匠”,劉蘭芳的刺繡足跡已通過線上線下拓展至新加坡、韓國、英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在她看來,非遺數字化將來會是一個趨勢,線上發展將有很大機遇。
刺繡“乘云”、直播授課、香包數字化等成為劉蘭芳近年來主攻方向之一?!爸С执笊绞炙嚾?,不容易”“刺繡原來還可以這樣玩”“延續鄉村技藝,弘揚西北傳統文化”……她的刺繡直播間吸引數萬人圍觀、評論,系列刺繡文創產品常常被一搶而空。
傳統刺繡得以走向世界,令當地繡娘感到激動和自豪,也促使劉蘭芳不斷創新產品內容與傳播方式?!盀閷⒋汤C更好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在圖案、材料、造型等方面都進行了改良?!彼雇?,接下來還將融合中西方文化,比如中國的十二生肖和西方的十二星座,加入刺繡元素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曉珍表示,中國農村地區旅游、電商直播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非遺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挖掘其文化內涵,整合文化資源與時代接軌,進行產業化開發,創造符合現代人審美需要的新形式,“像慶陽香包、洮硯等非遺項目通過直播電商、產業經營模式、IP聯名等方式打造起了自身的文化品牌?!?/p>
“非遺商業化、市場化、全面大眾化,要精準定位主力消費人群,傳承人需要與現代科技、文化和審美結合。”王曉珍支招說,先建立非遺項目品牌,再依托甘肅的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合理開發非遺資源,使其形成地方的鄉土文化產業,構建非遺與地方經濟之間互惠互利、協調共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以此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提升地方知名度。(完)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