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非遺傳承錄2019年12月10日起,每周二晚21:50,廣西廣播電視臺綜藝旅游頻道推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電視專題欄目《八桂非遺傳承錄》。《八桂非遺傳承錄》通過新穎的視角,全景式地展現了八桂文化的歷史根脈,讓世人更多去了解大美廣西土地上的多彩非遺,感受其獨特的民情風俗和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廣西地處南疆,地域寬闊,山水壯美。12個世居民族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濃厚的民族風情,他們共同創造廣西悠久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記憶的背影、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電視專題欄目《八桂非遺傳承錄》在全區現有的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選擇具有展示民族特色、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通過深入南寧、桂林、柳州、玉林、崇左等區內14個市非遺項目所在地,用電視紀實的方式對其發展現狀、問題及傳承人與民間在保護傳承方面所做的努力,有關部門在保護傳承方面進行的措施和效果進行地毯式的搜尋和挖掘。
采訪金秀瑤族織繡傳承人
來賓黃泥鼓舞
河池南丹白褲瑤打陀螺
玉林陸川啀戲
采訪拍攝來賓金秀瑤族織繡、玉林陸川啀戲、河池南丹白褲瑤打陀螺、來賓金秀黃泥鼓舞、防城港京族獨弦琴、崇左扶綏壯族酸粥、河池環江壯族銅鼓鑄造技藝等非遺項目,讓更多人了解大美廣西土地上的多彩非遺,感受其獨特的民情風俗和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再次向您展現散落在八桂大地的文明遺珠,在傾聽人類歷史發源的回聲中,探尋山海相連的古樸風情。
12月10日晚21:50,請鎖定南寧機頂盒6頻道,廣西綜藝旅游頻道《世界那么大》欄目將播出《八桂非遺傳承錄》之“壯族天琴藝術”,敬請關注!
信息來源:《世界那么大》欄目組、廣西綜藝旅游頻道綜合整理: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如有侵權,請聯系文旅君刪帖
13211488929(微信同號,非景區電話)
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現場主辦方發布5條非遺美食線路,通過“美食+非遺+景區”立體化模式,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邀請游客在游山西好風光的同時解鎖三晉美食密碼。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