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河池1月22日訊(記者 覃錚) 春節假期出門旅游,是現在很多人的一種過年方式。記者從河池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中心獲悉,該市將在今年春節期間特別推出國家級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傳承體驗之旅,讓你領略地方民俗節慶的獨特魅力,歡歡喜喜迎新春、過大年!
壽鄉鼓韻,非遺迎春。河池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中心 供圖
壯族螞蟲另節之螞蟲另舞表演。河池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中心 供圖
河池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是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這里遺世獨立、民淳人壽,蘊藏著長壽“密碼”;這里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山歌文化聲名遠播;這里被譽為“世界銅鼓之鄉”,現存傳世銅鼓1458面,其中民間收藏與使用的傳世銅鼓多達1388面,是銅鼓文化活態傳承及其整體生態保持得最好的地區;這里共居住著壯、漢、瑤、苗、仫佬、毛南、侗、水8個世居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樣、絢麗多彩…… 2012年12月,原文化部批復設立涵蓋河池市全境11個縣(區)的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對分布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銅鼓習俗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文化生態實施區域性整體保護。
河池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現在國家級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核心區——東蘭、南丹、天峨三縣的壯族群眾每年過春節、“三月三”、螞蟲另節,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白褲瑤族群眾過年街節或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群眾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南丹白褲瑤族群眾的年街節活動盛況。河池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中心 供圖
壽鄉鼓韻,非遺迎春。為豐富和活躍兔年春節期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著力營造濃厚非遺賀新春、熱鬧過大年的節日氛圍,河池將舉辦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包括一年一度的壯族螞節、白褲瑤年街節、劉三姐歌謠、仫佬族古歌等等(具體項目名稱、活動小時、舉辦時間及地點安排見下表)。游客可在這趟非遺傳承體驗之旅中,一邊觀賞銅鼓舞、細話歌等非遺展演,一邊趕集看戲,參加豐富多彩的斗雞、射弩、打陀螺等民族傳統體育競技…… 領略紅水河流域獨有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此外,參加鄉村篝火晚會,品嘗河池的地道小吃…… 感受壽鄉河池在這個冬日里的特色年味和濃郁的煙火氣。
劉三姐山歌對唱。河池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中心 供圖
羅城仫佬族走坡節活動。河池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中心 供圖
“國家級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傳承體驗之旅”路線推薦:羅城成龍湖公園→羅城棉花天坑景區→宜州劉三姐故里景區→南丹歌婭思谷景區·瑤王寨→南丹丹爐山景區→南丹吾隘鎮那地村、獨田村、丹爐屯,天峨納洞村或東蘭巴英村、板凳村、六四村和蘭陽村壯族螞蟲另節。
附:
舉報/反饋
下一篇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