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召開2021年全區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唐正柱提出,要以“十四五”規劃為統領,通過以非遺保護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諧發展,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非遺+”模式,大力推進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推動廣西早日建設成旅游強區。
2021年全區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此,在“十四五”期間,廣西要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廣西各民族、各地區溝通的橋梁,以非遺保護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諧發展,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支持各民族、各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加“壯族三月三·桂風壯韻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國非遺博覽會、中國成都非遺節等全國性重大活動,鼓勵各地舉辦以非遺展示宣傳為主題的區域性活動,從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間的橫向交流,在互動中深化對優秀傳統文化一體的認識,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為進一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助推文化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廣西將以“中越邊境非遺之旅”成功入選十二條中國非遺旅游線路之一為開端,支持各市縣開辟非遺主題旅游路線,為廣大游客提供更為豐富的旅游產品。在現有的旅游產品線路上,廣西將遴選一批非遺傳習基地、非遺生產性保護實踐基地、非遺扶貧工坊作為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開展好非遺研學旅游項目。同時還將努力推動非遺小鎮、非遺街區、非遺鄉村建設,以非遺為主要元素融入景區景點和鄉村旅游建設。
廣西還將持續舉辦“廣西有戲”“廣西有禮”“廣西有味”等活動,推出一批具有少數民族風情的旅游演藝、民族工藝品和民族傳統美食,以豐富旅游業態,增強廣西旅游魅力。
(圖片來源于北海市旅游文體局)
責編:賈亭沂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